第406章 诱人功业[第2页/共2页]
就在袁敏悔怨的时候,孙策又说道:“传闻你好水功?”
“是黄巾杀来了,还是刘备杀来了?应当不是刘备吧,我传闻刘备去邺城了。”
看到骆俊来迎,孙策多少有些不测。这位准乡党可不是甚么溜须拍马之辈,相反,他很看重名节,并且才兼文武,自视甚高,普通人还真不能入他的眼。他儿子骆统有其遗风,也是一个勇于犯颜切谏的能臣,在东吴很驰名。
孙策笑笑。扶乐袁氏是汝南袁氏分枝,气力也很薄弱,眼界天然不低。袁涣和蔡邕是表弟兄,本来是梁相,被他撤掉以后,袁涣不去平舆,直接回故乡闭门读书去了。面前这个袁敏也是一副世家后辈的模样,看起来实在让人发笑。
骆俊苦笑道:“将军明鉴,统还真是有事相求。”
“骆相,来得很早啊。”孙策下了船,大步走到骆俊面前,一边拱手见礼,一边开了个打趣。“你不会是也有甚么费事要我帮着处理吧?”
这是能够传诸后代的大奇迹,如果如写成,开宗立派、留名青史都是无庸置疑的事,再不济也能在《艺文志》里留下名字。比起那些经文注家,这但是实学,不管是行军作战还是开荒种地,乃至于游历天下,都是用得上的,就算是再来一次焚书令,如许的书也能传诸后代。
“我有一个建议,不晓得你有没有兴趣。”
很多人不晓得这位袁敏,但是孙策晓得。袁敏是袁涣的从弟,在宦途上没甚么成绩可言,因为好水功官至河堤谒者,县令级的小官,与他扶乐陈家的身份很不符合,以是野史无传。他在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传授过曹丕技艺,在《典论》里提了一笔,环境与邓展近似。但邓展有学问,注过《汉书》,袁敏虽是袁氏后辈,却无功可称。
“事在报酬嘛。大禹治水也不过用了十三年,现在各种前提都比当时候好,袁君又合法丁壮,我想应当用不了十三年吧。”孙策淡淡地说了一句,和骆俊并肩向前走,把袁敏一小我扔在那边。“骆相,袁谭若来,你是战是降?”
孙策没有再诘问。骆俊固然没有下判定,但他偏向袁绍还是很较着的,只是说得比较隐晦。既然如此,那就不能把他留在陈国了。谁晓得他会不会和袁绍暗通款曲,眉来眼去。
“将军,现在天下大乱,要测量天下,怕是没那么轻易吧?”
“请将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