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高手过招(醉爱哥基打赏加更)[第1页/共2页]
“孙伯符少年对劲,学问根底不深,的确需求子纲如许的学者匡辅。”
荀彧说道:“张君谬赞,愧不敢当。何伯求不过是提携掉队之辞,当不得真。若论才学,张君年青时便闻名京师,那才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彧望尘莫及。朱公,野有遗贤,宰相之过啊。”
“张君,据我所知,孙讨逆入主南阳以后,南阳豪杰举家出逃的很多,孙讨逆纵使不是西凉兵那样的残暴之辈,所行也不是甚么德政。南阳是帝乡,就连天子都多加恩赐,现在孙讨逆摈除豪杰,夺人田产,眼里另有朝廷的轨制吗?”
“百闻不如一见,荀君既对南阳有兴趣,为何不去看一看?据我所知,河北固然略有耳闻,但不过何伯求、辛佐治所传的只言片语,并且公允之处甚多。孙讨逆客岁大破徐荣所部西凉军,本是守土安民之善举,传到河北却成了残暴好杀的暴行,无知小民竟用孙讨逆之名止小儿啼。文若在河北,想必有所耳闻吧?”
在那一顷刻间,张纮和荀彧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动机:朱儁名重于实,拥重兵坐镇洛阳,恐怕难以善终。
朱儁深觉得然,转向张纮。“子纲,我名微德浅,请不动你,但是天子在长安,你何不去长安帮手天子,致天下承平?”
如果不是晓得荀攸也在南阳,辛毗也是年青一辈中的佼佼者,荀彧真想亲眼去南阳看一看。如果孙策真像他想的这么深谋远虑,那他不但是袁绍之敌,更是朝廷之敌。他岂能掉以轻心。
朱儁一本端庄地劝荀彧为朝廷效力,毫无疑问是多此一举。
张纮和荀彧没见过面,但相互之间并不陌生,乃至能够说敬慕已久。但传言毕竟是传言,不如实在的人面劈面的坐着。就和妙手过招一样,两人相互摸索了两句,立即晓得对方是境地相称的敌手,可贵一见,而坐在尊位的朱儁固然久经官吏,德高望重,在这方面却和他们不是一个层次。
别的不说,荀彧奉袁绍之命而来,却说情愿回家躬耕,教几个蒙童消遣,意义已经表达得很较着。起首,他要分开袁绍了;其次,他不会投奔孙策。剩下的挑选另有甚么呢?当然是朝廷。
朱儁的脸沉了下来。他对孙策定见最大的处所就是他变动轨制。你一个小小的讨逆将军,连南阳太守都不是,凭甚么在南阳乱来。现在天下多事,易动难安,你这么搞,眼里哪另有朝廷。如果眼里没有朝廷,你立的功越大,对朝廷的风险就越大,越要加以防备。
张纮笑笑。荀彧是个聪明人,并且很务实,他这个题目既有回嘴的成分,又有会商的意义,并且后者为重。他很能够想体味南阳新政的利弊,以备将来择善而从,并找到违背礼法的处所,对孙策停止攻讦。
何颙、辛毗最多有些成见,毫不会用心诽谤孙策,但传言老是成心偶然的减轻,身为敌手,袁绍争光孙策也是很普通的事。只是如许一来,何颙、辛毗就成了谎言的始作俑者,将来传出去不免有碍名声。
“呃……”荀彧和朱儁同时语噎。
荀彧的确很难堪。何颙在南阳养病,辛毗托他庇身,在宛城汇集动静,按期将信息送往邺城。南阳的新式马车、新纸都很受欢迎,邯郸淳、胡昭等人编写的古碑考据文章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趣,但他们对孙策的印象却不好,即便荀彧没有见过孙策,也晓得这些传言中有很多诽谤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