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凤鸟[第2页/共2页]
孙策笑笑。“如果兄台能够学有所成,我们应当还会见面的。”
“益州啊。”孙策摇点头。“益州也不是甚么读书的好处所,兄台这个挑选可不太好。”他这可不是说了玩,占据了南阳,下一步就是节制全部荆州,再接下来就是益州。这年青人丢弃祖业赶去益州和留在新野可没甚么辨别。
“新贵?”
年青人眨眨眼睛,低头钻进船舱。“那只凤鸟。”
“益州也好。益州固然偏僻了些,文明不如中原昌隆,但与天竺相接,风土情面与中原分歧,说不定另有一些中原看不到的域外之学,能拓展你的眼界。”
“是啊。”年青人叹了一口气。“大姊,我感觉姊夫会不会弄错了,这孙策……可不是大恶之人,何况他还方才击退了徐荣,守住了南阳。”
年青人挑起眉,看着笑盈盈地孙策,眼中暴露一丝惊奇。他刚想说话,两个年青人仓促走了过来,拉着他就走,一边走一边抱怨道:“敬达,我们到处找你,你却在这儿和一个小兵闲谈,待会儿奉告夫人,有你好受的。”
年青人也笑了,歪歪嘴,并不活力。“足下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对许子将都不觉得然,又何必多此一问。不过,对劲而不失色,以你的春秋来讲实属可贵,没想到孙策军中另有你如许的人物。可惜我顿时就要上船了,不然真想和你聊一聊。”
年青人上了船,两个火伴也上了船,号令船夫解缆起帆,大船缓缓驶离船埠。年青人站在船头,看着岸上的孙策,眼神闪动。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妇人从船舱里走了出来,看看岸上的孙策。
孙策带着典韦和几个义从骑着马,出了大营,沿着官道走了一段路,来到梅津渡口。方才收到动静,庞山民奉孙坚之命从颍川赶来。按理说,孙策不消驱逐庞山民,但庞山民现在身份变了,孙坚任他为长史,他就成了孙坚的使者。当此特别之时,孙策非常谨慎,不能让孙坚有任何设法。
孙策忍不住笑了。他听得出年青人语气中的调侃和讽刺,戏谑之心顿生。他点点头。“兄台好眼力,堪和许子将并称。兄台有兴趣赐我一个评价吗?”
“是啊,可惜偌大的南阳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案了。”年青人叹了口气,用竹简敲了敲掌心,感慨了一会,又说道:“足上面熟得很,神态自如,想必是新贵吧?”
不过孙策并不筹算禁止他们。打击豪强,他的目标是地盘,这些人挑选搬场正中他下怀,更便利他领受地盘,还能制止产生抵触,各取所需,以是他收到动静的时候并没有反对,顺其天然。
初平三年,春正月,新野。
渡口很忙,大大小小的船只连续泊岸,车辆行人来交常常,行色仓促。孙策赶到的时候,恰好有一大群人正在筹办登船,将渡口堵得严严实实。庞山民乘的官船一时靠不了岸,孙策也只能在路边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