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我要清君侧[第1页/共2页]
马日磾被逗得心花怒放,脸上的皱纹都浅了些。“将军还记得你和赵子柔(赵温)说过的事吗?”
孙策连连点头。“记得,记得。赵公启程的时候,我还特地跟他说了这事,请他在陛上面前美言,极力促在此事。如何,陛下准了?”
“说得好,说得好。”马日磾抚着髯毛,略加咀嚼,忍不住赞了一声,重新打量着面前的少年。他身为文士,又方才颠末董卓之乱,对武人的确谈不上甚么好感,总感觉他们就是祸乱之源,听了孙策这句话,感慨不已。如果武人都有孙策如许的憬悟,天下何至于此?“怪不得蔡伯喈与将军一见便不肯再回长安,我现在算是明白了。”
看着孙策咬牙切齿的模样,马日磾激零零打了个寒噤,有点为黄琬担忧起来。
孙策眸子一转,心中一动,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马公是有福之人,想必是好动静。”
孙策佯作未见,又笑道:“马公,这借朝廷秘书的事,可在圣旨里?”
“陛下圣明。”
“远的不说,这太尉黄琬就是一个。他身为朝廷任命的太尉,却发兵三万,先击家父于中牟,再助袁绍攻颍川。袁绍是谁?那但是矫诏逆臣,不臣之心路人皆知,黄琬这时候不助我父子攻袁绍,反而助袁绍攻我父子,岂不是为虎作伥?此人号称名流,做的事倒是猪狗不如,将来必不得好死。”
马日磾难堪不已,没法接孙策的话题,只好顾摆布而言他。“孙将军,虽无秘书,亦无对矫诏案的讯断,不过另有些功德值得为将军贺,将军还是先接诏吧。”
孙策哦了一声,有些绝望。“那……朝廷对我告发袁绍矫诏的事,可有定论?”
听到老友蔡邕的名字,马日磾表情大好。他和蔡邕通过信,晓得蔡邕现在过得安闲,不但衣食无忧,并且能够做本身想做的事,矢志在余生之年过成一部史乘。著史不是易事,当初他们在东观编著《东观汉纪》时,有朝廷的支撑,花了那么多的心血都没能完工,蔡邕被放逐朔方后就根基停滞了。现在蔡邕在孙策的尽力支撑下重启这项大业,将来能名看重史,马日磾等民气里既欣喜又恋慕。
马日磾点点头。“你运粮入关,减缓关中灾情,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又领受了关中数十万哀鸿。”马日磾说着,下认识地看了孙策一眼。关中大旱,百姓外逃,有大半去了南阳,朝廷是以大伤元气。但是孙策却一脸安静,一副都是我应当做的模样,一点也看不出挖了朝廷墙角的对劲。马日磾都搞不清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孙策想得太坏了。“陛下非常对劲,说你是为国之栋梁,所撮要求虽有逾礼之嫌,倒是一片至诚。当此国度危急之际,存亡之秋,连陛下都要迁都关中以避天灾天灾,那些秘书暂放在襄阳何尝不是一个别例。”
孙策哈哈一笑。“马公说得有理,接诏,接诏。”他顿了顿,又道:“马公,这封圣旨……是陛下之意吧?这如果托陛下之臣的乱命,或者虽出自陛下,倒是不得已的愿意之言,我可不接。”
马日磾回过神来,赶紧点头。“这件事尚不决论,如何能写进圣旨。朝廷秘书乃是国之底子,不是浅显物件,为保万全,另有很多细节与将军筹议,请将军谅解。不过陛下已有此意,想来只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