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曹丕的开局[第3页/共3页]
曹丕很欢畅,拿着这些降书给大师看:“前面有人建议我讨伐鲜卑,我没听,鲜卑不战而降;又有人建议我在本年春季讨伐卢水的胡人,我也没听,胡人现在也投降了。当年魏武侯一谋应验,有得意之色,李悝是以耻笑他。我明天说这个并不是自发得对劲,而是说坐在这里等他们归降,功绩远弘远于动刀动兵啊!”
从曹丕和曹植两位亲历者的记叙看,曹操的安葬活动不但公开,并且非常昌大,曹丕和曹植当然晓得父亲被安葬的切当位置,他们也都亲身到墓室里察看过,所谓“曹操疑冢”的传言实在并不存在,但高陵距常常变更河道的漳河较近,受河水改道的影响,厥后高陵的精确位置找不到了,才留下了至今未解的汗青之谜。
曹操的葬礼由曹丕亲身主理,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并不像有人以为的那样是偷偷摸摸停止的,曹丕撰写了《武帝哀策文》,从中能够看出下葬的景象:“在正式下葬之进步行了卜筮,宽广的墓道通向墓室。墓室里如漫冗长夜,又如幽幽深宫,没有光亮,没有绝顶,多么令人哀痛啊!插手丧仪的人们已整齐站好,天、地、水三官也摆列整齐,前面是高高举起的旗号,中间另有人手执长戈。从现在起,先王将分开宫廷,达到被安葬的山岗。”
与贾诩等人的职务分歧,夏侯惇等人的军职都不是魏国的,作为刘汉朝廷下的属国,魏国没有设这些初级军职,以是这些军职只能由献帝公布。这些军职里最首要的当属大将军,论资格应当是曹洪,但曹丕不喜好他,给了夏侯惇。
内部的环境也不错,功德接踵而至。传闻曹丕继位魏王,濊貊、扶余单于、焉耆、于阗王等少数民族部落当即遣使奉献,又过了几个月,兵变的鲜卑部族首级、关中地区冯翊一带的山贼郑甘、王照,以及卢水地区的胡人首级等也纷繁率众投降。
第三项,抚恤已故老臣的家眷。那些故去的老臣,名誉大一些、生前职位较高的人还好说,像荀彧等人他们的后辈都获得了很好的照顾,但不是统统人都能照顾到,那些名誉和影响小一些的老臣,家眷后辈不免照顾不到。曹丕命令表扬已故老臣们的功劳,如尚书仆射毛玠,奉常王修、凉茂,郎中令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曹丕命令表扬他们奸佞在朝、履蹈仁义,征召他们的后辈担负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