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尊王攘夷[第2页/共3页]
“哈?”
朱儁楞了半晌,随即哑然发笑。
“为何?”
诚如朱儁所言,凉州军凭甚么获咎刘焉?
不就是骂了某位不成器的汉室宗亲吗?
鱼不智如梦初醒,一时候无言以对。
凉州军窃据都城,挟持天子百官自保,最担忧关东诸侯打着“清君侧”灯号卷土重来,想当年董卓那样的军事能人都扛不住关东联手,李傕、郭汜跟董卓比差得远,更没底气跟全天下为敌。目前凉州军尽能够保持低调,制止激化中心与处所的冲突,果断不刷存在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鱼不智但愿中心出面主持公道,的确跟把凉州军放火上烤没多少辨别。
前面谈得好好的,两位尚书表示出较着美意,鱼不智自忖不会是错觉,【拓土英杰】的名头还是能唬很多人的。但等他申明来意,画风随即大变,两位尚书想都没想就结束了对话,一点回旋余地都没留,明显尚书们以为,所提之事完整不具有操纵能够。
朱儁拈须聆听,舒畅喝茶,淡笑不语。
没弊端!
有机遇得上,没有机遇制造机遇也得上!
如此大环境下,尚书台作为国度政治中枢的感化被严峻减弱,中心实际掌控的地区非常有限,王令难出司隶。而司隶自有郡国级处所当局,尚书台有制定团体打算的权力,履行是处所的事,至于处所当局做的好不好,自有上计轨制考核,中心无权在详细事件上指手画脚。尚书台落空天下管理的舞台,又没体例直接插手处所事件,无处发挥,无所适从,处境难堪。
可不管如何,在东汉政权架构中,尚书台就是国度行政中枢决策机构,从法理层面讲,很多事情必须得通过尚书台,不然凭甚么让处所当局听话?甭管现在有没有处所诸侯情愿听中心指令,需求的时候,处所就是能够用近似“没有中心公文”的借口打太极,谁都不能指责他不对。
老夫也想骂,可老夫之前毕竟奉养过几朝天子,实在拉不下那脸皮……
凉州大佬们脑筋不如何灵光,但不代表他们傻。
话说返来,莫非刘焉不该骂?
所谓攘夷,是指抵抗外族,鱼不智接连在外族地盘上为汉家掠取地盘,把“攘夷”推向了全新高度,别看占地未几,意味意义极大。鱼不智要求朝廷接办,以行动行动表达了“尊王”态度。朱儁以为鱼不智完美解释了何谓“尊王攘夷”,妥妥的大汉栋梁,可栋梁没好报,巴郡将士流血流汗打下来的地盘,处所不要,中心不睬,烫手山芋砸鱼不智手上,甩都甩不掉,这算甚么事嘛?
可题目是,尚书台莫非不是国度政治中枢?
“面色如此丢脸,这是到哪碰了一鼻子灰?”
除此以外,人事频繁变动对尚书台的影响也很大。
“胡涂!”朱儁皱眉道:“我且问你,长安现在谁做主?”
朱儁放下竹简,号召鱼不智坐下。
董卓挟天子和百官西迁长安,临走前火烧洛阳,连汉室陵寝都给扒了,关东群雄痛心疾首,你刘焉身为汉家血脉,对此可曾有任何表示?不出兵,不参战,不捐款粮,始终保持沉默甚么都不做,一个连屁都不敢放的废料!
好歹是东汉名将,奉养过几朝天子的老臣,位高权重,在朝中几十年,没些老友故旧才是怪事。前段时候巴郡缺官吏,朱儁还热情地帮手筹措,帮鱼不智从司隶的世家豪族收罗到一些人手,共二十余人,虽说都是没能在史乘上留下陈迹的人物,中人之资,但别忘了鱼不智是玩家诸侯,巴郡又不在中原,朱儁能找来这么多人,不丢脸到他在朝中仍有相称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