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30章 缺粮[第2页/共3页]
陈静能如此说话,并不希奇。
此时此地,他毫无挑选的余地。
大师推杯换盏,妇女们还唱起了乡间小曲,一向闹腾了一天。
“现在天赐良机与大兄,若不趁此机会,统领义兵,杀贼建功,岂不成惜?贼人虽是流民,却已造反,反国之贼大家得而诛之,大兄为何如此妇人之仁?”
陈旭神采惊诧;陈虎欲言又止;陈青、老里魁以及退伍老卒,则是悄悄点头。
更让他费解的是,郡国内里的官吏对他竟然如此热忱,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想要劝说桥瑁两句,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总不能说‘你不要获咎刘岱,不然今后会被他杀掉’吧。
若能在此期间捞些军功,亦可封庇荫子。
桥瑁好似满腹牢骚,喋喋不休,然后竟然开端骂起兖州刺史。
再说一向是刘岱寻桥瑁费事,此事想避都避不开,既然如此,就好好跟着桥瑁,有陈旭在,刘岱也不见得能杀掉桥瑁。
不得不说,桥瑁为官非常不错,不贪赃枉法,对于百姓也比较好,能够算得上是个能吏。
当然,真正名声极大之人,也不会胡乱吹嘘或人,如果被吹嘘之人并无真才实学,不但被吹嘘之人会让别人嘲笑,乃至还会扳连夸奖他的人名声受损。
PS:求保举票票!
陈旭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有些混乱。本来他只是想去看望桥氏父子,却不想莫名其妙地被征辟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不管哪个期间,人们皆有追逐功名之心。
这些郡国官吏,他们并非敬陈旭勇武,也不是敬他勇于杀掉张其一家,他们敬的是桥玄对陈旭极高的奖饰。
以是那些因为别人夸奖而着名之人,即使有些水分,亦不会相差太远。
被驰名声的人夸奖多了,这些人天然就会着名。
陈旭命令:优先遴选那些具有家室之人。
虽说当今战乱已起,粮食代价涨了两倍不足,但是五千石粮草也不会超越两百五十万钱,濮阳乃堂堂东郡首府,陈旭实在不信赖只要这么一点粮食。
陈旭环顾四周,感喟一声,持续说道:“然,桥氏与我有恩,若不报之,必使世人鄙弃。”
陈家村内,喜气洋洋。
汉朝之人讲究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桥氏有大恩于陈旭,他若不知报恩,必让天下人鄙弃。
夜晚,族人们各回各家,陈旭家中却堆积了很多人。
大汉帝国那些所谓的名流,从何而来?要么有真才实学,著书立传;要么被德高望重之人看重、夸奖。
流民对于食品的巴望,平凡人的确没法设想,濮阳郡招募义兵的榜文方才张贴出去,大群流民就簇拥而至,全部募兵之处都被衣衫褴褛的流民挤满。
“本来府库赋税还算很多,但是流民四起,官府为布施流民,破钞了很多粮食。再加上很多豪强专门缉捕贼人领赏,使得府库内财帛也是耗损一空。”
恰是这个原因,世人才对陈旭刮目相待。而桥玄的赞誉,更是让陈旭今后受益毕生。
而那些没有家室的流民,一但战势倒霉,必然会一哄而散。对于他们而言,插手义兵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好不被饿死,若要他们奋勇杀敌,确是困难。
陈旭听到这里,神采微红,他们陈家村也是如此行事,不知从中赚了多少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