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悠然神往[第2页/共3页]
“冻死我了,冻死我了,穿戴皮袄烤着炭炉都这么冷,幽州人夏季都是如何活下来的。”蔡琰在马车中瑟瑟颤栗,她本来就娇小肥胖,小女人常日里宅家看书不熬炼,身材虚得很。
不过实际上,哪怕都是三百石、县令县的县丞,权柄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本年五到七月份,鲁肃做良乡县县丞的时候,手头的权益战役常事情中获得的历练,明显都不如八月份今后在蓟县做县丞。
蔡邕是当世名流,当然不消住客舍,他晓得李素跟蓟县令刘备干系很铁,就直奔县衙递帖子。县令部属的小吏,传闻是李长史的恩师、当世大儒蔡老先生来投,当然是屁颠屁颠出来驱逐,把统统都安排妥了。
在良乡时就着了两处道,来蓟县又是三处,每处起码数十万钱的亏空。秋税的时候,又被上面的人欺瞒了一道,真要我本身退赔,只怕半年官做下来,赔两三百万钱都不敷,不然就得罢官定罪了。还是刘县令体恤我初上手,这两几百万钱缺口都填上了。
现在不但来了,还是最酷寒的幽州,还是腊月尾这类最酷寒的季节,实在令人苦不堪言。一家人老的长幼的小,才走得这么慢,从无极到蓟县不过穿过三个郡的路程,就走了七天之久。
两人聊着聊着,县衙外有个从人返来通报,在鲁肃耳边附耳说了几句,鲁肃赶紧起家:
论年纪,蔡邕已经年过五旬,刘虞比他略年青两三岁,以是如许表示恭敬也不为越礼。
蔡邕心中忍不住就如许想,不过他很快也就把思路拉了返来。归正他目前还没筹算在幽州避祸,想这些也没用,最多只是内心埋个备胎的种子。
三人便上车,到了车上以后,蔡琰见父亲和鲁肃没有再扯那些政务话题,壮着胆量拿出一封信,偷偷请鲁肃看:“鲁县丞,传闻你跟我师兄友情也非比平常,帮我看看这封请愿的书牍说话如何?
“伯喈兄天下大儒、本朝经义纲常之正宗,又修国史,岂能够名爵高低相论!何况此番伯喈兄著作《殿兴有福论》,为朝廷平叛除害、安宁天下民气立有大功。再这般客气,可就是矫揉造作了!”刘虞美意地假装一板脸,上来就跟蔡邕把臂言欢。
鲁肃苦笑,但神采中也有戴德:“那里,上任半年,大小不对也出了足足十几次了。赋税户口第一次打仗时,不免谬误,要不就是接办上任时对账小亏空没看出。
但当蔡邕问起李素行迹,县衙小吏却一概表示不知,只晓得火线应当战事正紧,他们只是卖力民政的衙门,没有一手的火线军情通报。
最后还是找来了跟着刘备一起水涨船高、升到蓟县县丞的鲁肃,鲁肃才表示说能够帮他们安排求见使君。
亏我当初投奔李长史北上时,还自居‘指囷相赠’,自命是慷慨豪侠之人。现在算算,当时候赠给刘县令/李长史平叛的赋税,还不如我本身仕进至今亏空的多了。在刘县令部下做事,那才真是知遇之恩呐,这大汉朝,另有几个长官对属官的疏漏错失能如此容忍的。”
北风一日紧似一日,吹在人脸上如同刀割。飞雪如絮,在田野赶路时,几百步外的风景便已经看不见了。
我前日就已经把请功奏章上奏朝廷了,此中也有明言伯喈兄与伯雅并力著书安宁民气之功,正月初就该送到雒阳了。快的话,上元节前便能够收到朝廷答复的封赏敕命。现在天寒地冻,伯喈兄既然担忧弟子安危,何不留在蓟县一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