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五年科举,三年模拟[第1页/共3页]
范宝通面色欣然,恨不得立时将姜仲引为知音,双目放光,伸脱手道:“先生慧眼如炬,可谓一语中的。”
范宝通不满道:“才子已逝,拾得画像有何用?”
范宝通听这话里成心机,道:“你倒分辩分辩,不过就是警告我,只要中了状元,才得爱情美满吗?又有甚么分歧了?”
“唔,先生这名字获得,倒也新奇。”
姜仲点头,道:“不是不附和你的话,而是因你的话让我想到一个风趣的故事。”
范宝通摆手道:“我与他们不一样,我这套书目不止聚集往年科测验题及破题、解答之法,另有大儒学士们遵循往年试题的款式,对将来科考的押题,这就短长了吧?”
范宝通看了姜仲一眼,讽刺道:“可惜如果说给一个老夫子听,他不知会气成甚么样?《关雎》嘛,好好的一首称道男欢女爱的情诗,偏要牵强附会地往‘后妃之德’上扯,好生无趣。”
姜仲看着范宝通一脸奸商状,大抵猜到了他的方向,果听范宝通道:“先生可知这大陆十国,每年每月,有多少学子在预备科考?”
“不过科考发榜后,那位柳梦梅却得了头名状元……”
范宝通神采不定,伸手将纸拿过,只读了一遍,面色大变,如遭雷击电掣,口中喃喃念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能够死,死者能够生。”
范宝通刚要点头,猛地想起甚么,拍案道:“陈人中你……好好的一个故事,偏又往这些事上拉,你比他们更可爱!”
“你既能从《关雎》中挑出青楼名,难说不是又从科考中看到甚么买卖经。”
“不说那位杜蜜斯害相思病而死,且说有位名叫柳梦梅的豪门墨客,有日梦见一座花圃的梅树下立着一名才子,说与他有姻缘之分,厥后墨客赴京赶考,借宿梅花庵中,拾得杜丽娘画像,发明画像女子恰是她梦中那位才子。”
“阿谁杜太守是个儒生,平生第一件担忧的事情就是女儿学坏,做出甚么有辱家声的事情,是以看到女儿穿的衣裙上绣了花儿、鸟儿都会大惊失容。”
“……不,五年科考,三年摹拟?”
范宝通不再接话,微闭的眼睛动了一下。
范宝通附和地“嗯”了一声,说道:“便如这科考,我何必与它过不去,无仇无怨的。我生在范府,能考过是锦上添花,考不过也无伤风雅,以是讨厌,只是不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罢了,且我心中自有一番计算……”无法地摇了点头:“只是无处倾诉罢了。”
范宝通这时已经坐起来,手里把玩着一块美玉,耳朵却一字不漏地在听小陈先生讲故事,听到到这里,神采忽地阴沉下来,目中隐有喜色,手中紧紧握着玉石。
姜仲也不介怀,合起《诗经》,说道:“姜国之前有一个姓杜的太守……”
范宝通一来心中不甘,总感觉如许的故事不该如此结局,一来听姜仲话里有话,略略踌躇,递了纸笔给姜仲,姜仲提笔写了一段话,然后掷笔不语。
范宝通听到这,眼睛一睁,道:“你若想经验我,无妨直说,我承着,何必如此拐弯抹角地编排人,很不磊落。”
一缕轻柔缠绵的文气从纸上浮起,环绕而上,范宝通如痴如醉,只顾反复那句话。
姜仲笑着应“好”,也不急着诘问,又评了一会《牡丹亭》,引着范宝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