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破世俗的又一次辨证论治[第1页/共2页]
说白了,还是气的,急的。
江慧嘉立即退开,对徐德道:“请内相赐笔墨。”
更何况,人参附子汤本就是众太医考虑分歧后才得以利用的。
而导致他眼下痰迷,有口难言的,则首要源自于心火上逆。
真要都能弄明白,眼下这位太医就不会用人参附子汤了,而世上又何来庸医?
江慧嘉来到了昌平帝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伸手先探了探他的脉。
竟满是清热营心药物。
天子眼看就要命竭了,你上来就给他放血。你这是在救治陛下,还是在刺杀陛下呢?一个弄不好,这可真是要命的。
江慧嘉达到庆寿宫的时候,崔铮等最顶级的一批重臣,已经跪在昌平帝的寝殿里了。
要有聪明,另有胆气,此时现在,江慧嘉该如何做呢?
江慧嘉心微微一沉,公然,她最担忧的一幕还是到了。
昌平帝手抚心口,又缓了半晌,才终究叹一声:“去罢,江神医用药,还需问朕么?”
景安王的逼宫看起来仿佛是早被他有所预感,乃至能够说是他早就张着口袋做好结局,等着景安王往里跳呢。
太子也跪在他床头边,这一次他脸上终究不再是坚冰般的冷酷。江慧嘉进门时,他豁然转头,眼中有了沉痛。
江慧嘉不怕吗?
江慧嘉手在腰间一抹,敏捷取出随身照顾的银针,手指弹动,如射飞花,瞬息间便将昌平帝十指都刺了个遍。
遗诏!
半晌间,昌平帝大呼一声:“明灿!”
跟着这一声,世人无不心跳加快,或惶恐,或欣喜。
中医治病有个非常风趣的原则,叫做“同病异治”。
可十宣刺血后,她仍然持续果断地刺下银针。接下来,行针人中、涌泉、百会、足三里……
只能说陛下本就大限到了,人力难救。
总结就是,用药行针,不看患者得的是“甚么病”,而要看他现在是个甚么“证”。
孙太医捧着这份写好的药方,倒是眼巴巴看着天子。
还是她常用过的抢救之法:十宣刺血。
其他另有几名太医跪在孙太医身后,众臣之前的位置。
江慧嘉实在偶然针对谁,可她也一样的需求自保!
末端,他也不再问江慧嘉本身还能有多久,只说:“徐德,去取朕遗诏来。”
人是一种不自发就会几次无常的生物,此前,昌平帝虽曾说过非论江慧嘉能不能再为他延寿,都不定罪于她的话。太子也有过近似于“不会怪她”的承诺,可真到了那种要紧时候,他们就必然不会迁怒吗?
大师都寂静不敢出声。
十宣刺血或许不算甚么,难的是被放血的这位不是平凡人,而是当明天子!
可景安王真的做了,又是以而身故了,他仿佛也仍然非常难过。
那么,江慧嘉要突破这类聪明吗?
以是,有了“同病异治”,又有“异病同治”。
可她忽视了这些顶级权贵们在面对权力更迭时到底有多能折腾,因为景安王的逼宫,昌平帝情感再次有了过大起伏。
当然,这实在只是做给世人看的。实际上她的天眼早已暗中翻开,探看了昌平帝身材状况。
要不如何说中医易学难精呢,光这一套套的实际,就能把人绕晕了去。
一下子,他竟直挺挺从床上坐起来了。
她想:“起码我必须做到给天子抢救出一个能完整说出遗言的时候,但愿有此缓冲,太子能找回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