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盐官盐商[第2页/共3页]
长芦盐运使司,最早是洪武年间设立,当时的治所设在天津,厥后到了永乐年间,治所又迁到了河北沧州的长芦镇。
盐运司的官,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是肥缺,朝廷厉行开中制的时候,盐场官办,盐运司衙门的人能够监守自盗,要么通过剥削盐场灶户,比如剥削盐场灶户的人为、截留盐场上交的食盐,要么通过收取盐商的贿赂,吃盐商的背工等路子,损公肥私发财致富。
接下来的两天,领旨卖力清算盐务的钦差巡盐御史鹿善继,通过锦衣卫传返来了第一封密折。
当然了,如果采纳不负任务的体例,直接公布一道圣旨,将天下盐场全数强行收为官办,估计也能推行下去,但是这么干的话,引发的反弹可就大了,天子的名声也就全完了。
到了明朝,一开端为了消弭北方边患,鼓励贩子运粮到北部边疆,采纳的是宋太宗时的做法。
如果这小我廉洁自律可用,他也不会栽赃谗谄为抄家而抄家;如果这小我跟他印象中的多数盐官一样贪赃枉法,那他也毫不会心慈手软。
如许的政策,当然有疏漏之处,对盐场和盐商能够也不公允,但是朱大明现在考虑的,不是公允不公允的题目,而是通过食盐专卖轨制,让盐场和盐商能够更好地为朝廷所用的题目。
与此同时,天下盐价居高不下,成果是天子背着贪财的黑锅,而这些盐官们却捞着大量的实惠。这就是盐务的近况。
到了崇祯登极的时候,盐政题目已经集合难返,而崇祯又是个好面子的天子,对万历晚期以及天启年间超额超期出售的盐引一概采纳默许态度,想进步盐税的额度,又屡遭朝臣当中好处个人的反对,成果白白看着大量盐税流失却毫无体例,最后终究财务停业,亡国亡身亡天下。
鹿善继对天子的心机很体味,以是巡查盐务的目标,首要就是除旧立新,为重新实施开中制,扫清统统人事和轨制停滞,说白了还是杀赃官、抄脏银的套路,只不过要在这个过程中把新的端方立起来罢了。
现在触及盐务的有三方,一个是盐官,另一个是盐商,再一个就是盐场。
鹿善继一行人固然终究是前去两淮、两浙方向去的,但现在天下盐务都归他管,路经河北沧州的长芦盐运使司衙门,天然没有过而不入的事理。
跟后代比,这个税率的确低到令人发指,就如许一些盐商还是不满足,勾搭盐官、盐场一起偷税漏税。
鹿善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突破现在盐务题目的好处格式。
这一世,朱大明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如许的事情再次产生,对天启年间出售的盐引,凡是未兑现的,一概重新查对并改换新的盐引,凡是有效刻日超越三年的一概遵循三年计算,今后制止出售超越刻日超越三年的盐引。
鹿善继一行出了北京,就绕过天津,直奔长芦盐运司辖内、沿着渤海海岸漫衍的汉沽、塘沽、长芦、大清河等地盐场,微服访问滩户灶户体味盐务的真相。
至于每年上交的盐税,畴昔是给户部,厥后则是交到内库,本地从北往南七个盐运使司衙门,每年上交的盐税银子却不到二十万两。
最可爱的则是,万历前期盐引由户部出售改成内廷出售今后,滥发盐引的题目日趋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