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承宗入阁[第2页/共3页]
这边刚与曹化淳等人议完事,那边文华殿的管事寺人来报,说内阁大臣施鳯来、张瑞图、李国鐠求见。
因为天子的目光最后是落在李国鐠身上的,而孙承宗又是李国鐠所保举的,以是施凤来看了看李国鐠,表示由他答复。
未等张瑞图、李国鐠说话,朱大明即接过话头,较着面带不悦地说道:“万历以来的旧例,并不是皇明祖制。如果阁臣全凭廷推,那首辅是否也可全凭廷推,如果如此,诸卿将置朕于何地,是否要朕将来垂拱而治天下?”
对黄立极上折自劾,朱大明当然会同意,因为朝中对他的弹劾已经快堆成山了。
汗青上的崇祯天子,即位之初,对本身的大臣并不体味,以是承认了这个万历以来的所谓常例。
来自后代的朱大明对此深恶痛绝,但一时也没有好的体例。
但是这类行动固然会招来天子的不满,但却会获得士林的奖饰。
朱大明看了看在坐的三位阁臣,然后说道:“此前十数日,朕着内阁拟旨,加封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不知现在是何环境,孙爱卿可到京?”
正在思虑对策的朱大明,听了这话,顿时果断了本身的信心。
但是万历天子是甚么人?一个持续二十几年不上朝的人,听凭朝政荒废而不睬,很多首要位置的大臣出缺而不补,内阁又不敢私行任命大臣,最后大臣们没有体例,才想出来个人保举补缺的人选,然后报与天子,天子不明白下旨反对,那就算是默许朝臣的推举,就如许,久而久之构成了廷推阁臣的常例。
朱大明请他们起家,重新落座,然后问道:“首辅求去,爱卿等如何对待?”
天子说的是正理,这一点施凤来等人都得承认。
是以,施凤来思虑再三,终究还是冒着获咎群臣的风险,对着已经沉默不语很久的天子,说道:“此次补充阁臣,若陛下心中已有人选,可否提出,供内阁群情,若内阁达成分歧,同意皇上人选,想必朝中群臣自无话说。”
这道圣旨一出内阁,朝臣们想得更多的不是合分歧廷推阁臣的端方,而是天子对孙承宗的赏识与正视。
现在固然还算不上是天下大乱,但是用兵的处所却实在很多,东北、西北、西南,几近无一日不消兵,现在内阁当中确切贫乏知兵之人,增加一员曾任边镇督师的阁臣,是难以制止的。
然后朱大明就带着王承恩等内侍,去了文华殿与内阁议事。
施凤来、张瑞图这等人,为了权位能够投奔魏忠贤,能够不顾及朝野非议,申明他们并不是那种为了原则能够宁死不平的人,既然施凤来对首辅有激烈志愿,何不趁此机遇将本身想要的人塞进内阁呢?
但是看过明史的朱大明也晓得,很多明朝大臣都有一种怪脾气,就是天子的圣旨,如果没有内阁的副署,也就是不颠末内阁的承认和同意,他们是不接管的,而这类民风到了天启天子的期间达到了颠峰。
汗青上就是这两种人,坑死了崇祯天子,坑毁了大明朝。
朱大明看看张瑞图,张瑞图赶紧说道:“现在朝议汹汹,弹章不竭,黄阁老内不自安,自请致世,皇上不如允之,一可停歇朝议,二可成人之美,请陛下明察。”
按如许的常例推举出来的人,要么是谁也不获咎、对谁都有害的老好人,要么就是结党营私之辈,代表的不是天子的好处,而是某一个群体或者个人的好处。而这两种人,都不是朱大明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