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货币问题[第1页/共3页]
对于给官员涨俸禄的事情,崇祯天子当然找过内阁首辅李国鐠、阁臣徐光启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跟他们商讨的时候,几小我对涨一涨官员的俸禄,天然都没定见。
能够说,鹿善继阐扬的感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崇祯天子把他派出去时的设想。现在财务题目已经不再如汗青上的同一个期间那么紧急了。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鹿善继如许的军事人才,当然不能老是搁在南边帮天子捞钱。崇祯天子对他天然有更好的安排,那就是蓟辽督师的位置。
此中拿出一百万两,当场派给了朱燮元充作安定奢安之乱的饷银;拿出五十万两给温体仁,令其在闽浙总督的任上施助哀鸿,募民屯垦,并编练总督标营。
当官员们的糊口都成了题目,你要求他们廉洁如水,他们如何能够做到。十年寒窗为当官,当了官仍然要忍饥挨饿给天子打工,他们的内心如何会对这个朝廷有豪情呢。明末大多数的官员,都是闯来降闯、清来降清,很多就是因为对大明天子和朝廷没有豪情。而要处理这个题目,进步官员的报酬是最有效的体例,现在通过抄家这个手腕,搞到了一大笔银子,除了用作给九边的军队发军饷,另一个应当提上日程的就是给官员们涨俸禄了。这也是堵上朝廷高低文武百官嘴巴的最有效体例。
应当说,十七世纪之初的大明,不是没有银子,没有银子的只是朝廷罢了。当时中国对西方出口了大量的茶叶、瓷器和丝绸,是以从西方流入了大量的白银,但这些白银有相称一部分被官方窖藏,没有进入畅通,以是才形成市道上的通货收缩。
因为汗青上产生过如许的事情,比如万用期间和天启年间,就产生过如许的事情,就是拿更多也更大面额的宝钞,来折抵朝廷欠官员的俸禄。
而剩下的,现在正陆连续续地从扬州启运,走大运河往京师运来,伴同返来的另有巡盐御史、钦差大臣鹿善继。鹿善继是奉天子之命返来的。
到了崇祯元年三月中旬的时候,此前对于朝廷高低阉党的措置已经结束,遵循当时的科罪,该抄家问斩的一个不留,给放逐放逐的也都押送上路,需求交银恕罪的也都全数完成,措置里四五百个文武大臣,共抄没银子九百余万两现银,而其他财物、田产、宅院还在措置当中。即便是这些银子也够崇祯天子花消一阵子了。
但是当崇祯天子说出要铸新钱,用铸成的新钱作为发给官员涨薪后的俸禄时,三小我都有点担忧,觉得天子是不是又要借机敛财,名义上是涨俸禄,而实际上是减薪资。
对抄没赃官贪吏的产业,或者抄没阉党、盐商产业这个事情,现在这位崇祯天子,并没有一点负罪感或者品德上的不安,毕竟这些人的财产多数,都不是靠正路得来的。但是朝廷之上的其他官员可不这么想,有的是不敢公开说天子贪财嗜杀,但有的官员则上书劝谏天子亲贤臣远小人,乃至个别的还弹劾鹿善继、骆养性等人,逢迎上意、罗织罪名,劫掠搜刮官方财产。
至于财务题目,崇祯天子有本身更加长远的设法,那就是铸新钱。现在的大明,是铁钱、铜钱、宝钞与银子共同畅通,并且银贵而钱贱,铁钱和宝钞更是没有代价。而朝廷印制的宝钞,成了圈钱的一个东西,是明末的一个弊政,百当一都没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