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 第十二章:国难思良将,李世民心心念念的人

第十二章:国难思良将,李世民心心念念的人[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监督队队员们,固然不是官府差役,但也能从县衙令一份俸禄,并且县令还专门为他们定制同一的打扮。

李世民龙案前摊开着大量的奏章,明显颠末端天子陛下的御览,却并没有赐与唆使。

在先帝武德年间,“山东之地”就是平而后降,降后又叛。

当李世民为秦王之时,为大唐南征北战,当时就曾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战术设想,并且最后的究竟证明,陛下的灵光一现,总能给大唐的危急带来转机。

长孙无忌笑道:“那臣当即去安排,但愿韩东时不会让陛下绝望吧。”

陛下向来就是喜好“异想天开”的人物,并且常常能够为人所不能为。

别看前次韩东时没给李世民面子,他在大唐天子心目中的印象却还不错。

提及韩东时以及他所进献的新作物种子,李世民的表情也较着好转。

多日的鼓吹与对峙,终究让蓝田县的防疫,有了许大夫心目中的局面。

并且,为了增加百姓的“参与感”,县令大人还从流民当当选出“监督队”,让他们卖力鼓吹改正老姑子山百姓,同时也监督,制止有人暗里收流外埠投来的流民。

“天下人真的是这么想的?据朕所知,蝗灾刚过,山东豪族又纷繁上书,所说何事啊?”

巡查的小队,还带有铜锣,走一段路程都会大声呼喊一番。

“确切是异想天开,但是现在朝廷群臣束手,试一试又如何?不过是微服一番罢了,就算韩东时没有体例,朕又不会有甚么丧失。”

“陛下,对于那些个冬烘之言,不必在乎。自古以来,碰到蝗灾之年,有哪朝哪代能强行赈灾压抑灾情?”

“是啊,多亏了有土豆莳植,成熟快产量高,使得朝廷有充足的底气全面开仓赈灾,并且还不会迟误北方战事补给,阿谁蓝田县令,实在是有大功于社稷。”

李世民哈哈一笑:“我们刚说到韩东时,皇后就报知……嗯?”

长孙无忌奇道:“陛下您在想甚么?”

其他郡县还在提心吊胆地防备流民和能够的疫症传播,看蓝田县的模样,完整没有把疫灾放在眼里。

长孙无忌有如此特别的身份,也只要他们两人伶仃相处时,李世民才会说出本身内心的感慨与忧愁。

“外埠亲戚如有前来投奔的,必须先上报县衙,由徐捕快和师爷同一安排登记后,方可安设,县令大人会赐与口粮!”

持续几晚,县令大人那奇异的“影子戏”,唬得百姓一愣一愣的,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切的印象。

“陛下,该进膳啦。娘娘派人来请陛下回后殿,说是试做胜利了辣椒调味的美食呢。陛下当以龙体为重,误要错过进膳时候呐。”

他们身穿戴同一的绛色打扮,但又并非差役,并且看四周的百姓还跟他们亲热地打号召,并无惊骇之色。

“只要明君活着,上天庇佑,才有蓝田县进献土豆,让朝廷和苍内行中有充足的粮食。”

长孙无忌这番话并不是用心拍李世民的马屁,而是委宛地停止安慰。

现在的太极宫内,便只要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君臣二人,连个奉养的内监都没有。

行事向来果断的李世民凝睇着如山的奏章,久久以后才长叹一声。

前几天,韩东时让徐海策动百姓,把县城旧区,老姑子山下与官道连接的门路好好修补一番,现在官道上一片车水马龙的热烈气象。

假定碰到家中多为老幼的不幸人家,还会主动帮着把碗锅抬到村东头,以沸水煮过,县里会严格登记,按物抬回,如有损毁,县里则会赐与赔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