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举荐册封[第2页/共3页]
但他如许的谨慎思又不能公开说出口来,不然必遭朝臣、百姓嗤笑,废弛新皇伟光正的杰出形象。
郭子仪的奏表他都看了,引发他存眷的不是请都金陵表,也不是孔晟的诗才,而是那首长恨歌。对于老天子李隆基和杨贵妃的那点烂事,他一贯心胸非议,官方士子这类嘲弄戏说李隆基豪情的诗歌,读来让他的心态非常庞大。
只是杜鸿渐也是拥立大臣,他的定见李亨又不能不听。他现在帝位不稳,如果寒了这些大臣的心,将来又何故介入天下、返回他做梦都想归去的长安城呢?
杜鸿渐很不觉得然,但他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见天子和李辅国仿佛早就“通同一气”、达成了共鸣,他如果劈面对峙反对,不但要获咎李辅国还要惹得天子不快。可杜鸿渐是狷介之人,要让他作愿意而论,又过不去本身内心这道坎。
如果孔晟能闻声杜鸿渐的这番话,保准要被气死。他煞费苦心、机遇偶合之下才换来了司马承祯和郭子仪的保举,如果要坏在了杜鸿渐的手里……岂不成叹?
“先生!”杜鸿渐深深行礼。天子都叫先生,他怎敢直呼其名。
李泌趺坐鄙人,抱拳拱手道:“陛下,隐士此来,是受人之托,为陛下保举人才来了。”
安禄山兵变,李亨灵武即位再次召李泌为官,但李泌果断不受,只同意以客卿身份参谋军事。李亨由此非常恭敬他,便以“先生”称之。
李亨挥挥手,笑道:“请!”
“陛下,恰是。奴婢这些动静参军中得来,司马承祯已到郭汾阳军中助朝廷平叛。士子孔晟的诗文和请都金陵表,就是司马承祯向郭汾阳转呈的。”李辅国躬身一礼:“陛下,目前朝廷恰是用人之际,既然有江南士子心胸家国天下,朝廷岂能冷视待之?此其一。”
李辅国丑恶不堪的脸上暴露一丝嘲笑。作为近臣,特别是当红受宠的近臣,大寺人李辅国对杜鸿渐这些外臣打心眼里看不起,以为这些人空谈误国,整日里就是喋喋不休、矫饰口舌之利、营运政治权力,远不如郭子仪那些冲锋陷阵的武将有靠头。
李泌这才扭头走到一侧,向杜鸿渐微微拱手:“杜兄!”
李泌的话让杜鸿渐听了眉头暗皱。李泌此来,竟然是为了保举江南士子孔晟的!看来,司马承祯为了此子的前程不遗余力啊,不吝说动郭子仪和李泌两人连番保举,由此看来,这小厮莫非还真有些本领?
杜鸿渐大喜,这所谓的“李先生”就是李泌了。这李泌但是这个期间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频繁出没朝堂与山野之间的闻名隐士和政治家。早在玄宗天子年间,他就被召入宫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后为杨国忠所忌,才归隐名山。
李泌嗯了一声:“恰是。陛下,此子的诗文,隐士一一读过,文采横溢、胸有块垒、见地过人,对于此等人才,朝廷不成错过。”
李亨皱眉扫了李辅国一眼:“辅国啊,你有何观点?”
李亨本就是柔嫩寡断的人,内心就算有了决定,但听了杜鸿渐的反对之声,又开端拿不定主张了。
杜鸿渐长出了一口气,他目睹的余光从沉寂安闲的李泌身上划过,又渐渐落在一脸阴鸷的寺人李辅国脸上,他起家来向天子深拜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