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第1页/共4页]
“大将军应剑指西北!”
太后见他入迷,眉眼间尽是郁郁之色,正想欣喜几句。外头有人隔着帘子道:“大将军有折子要呈给今上。”
肺腑之言,鞭辟入里,他岂能不懂?眼中却有恨恨色,倘使不是他那庸碌皇兄无所建立几十年……念及此,手底力道不觉重了很多,倒是空无一物,只化作紧握的拳。
宗天子大行时,跟前只要阮正通一人,等其他几位托孤朝臣赶到时,宗天子已驾崩,遗诏是在阮正通手里。一如当日本身担当大统般让人骇怪,当年宗天子最为倚重的皇子恰是建康王,时人尊称“大亲王”,可最后倒是先皇即位,一时候也是朝野哗然。
只是大将军一意孤行,他也没过分规劝。实在他不是不能了解大将军的表情,毕竟西北是他这平生心结地点,即便此次布局有些急进了,也当是多年的一个宣泄吧,而眼下,世人觉得看出大将军企图,撺掇着就此插手西北诸事,他却不能再听任不管了。
说到子嗣,大将军不由一阵心冷,宗子凤宇资质平平,季子则更叫人伤怀,竟是个痴傻东西,连话也不能言语,人丁寥落,不能不叫人痛心,想到这,眉眼处不免有些落寞,皇甫谧只好再度直言相劝:
英奴正喝着百合粥,拿眼角瞥了一眼黄裳,太后又说:“你不要看他,哀家看你眼窝发青,脚步踏实,也晓得是何启事。”
这话一出,太后才倒吸一口寒气,好毒的手腕!
大将军哼吟一声,眯起眼睛看着底下人:“兰卿就说说,我该立何功业?”
“克日见你有些清癯,今上饮食上要重视,”太后顿了顿,正色看了看英奴,“有些事,哀家不好干预,传闻皇上比来很宠那两个司帐?”
但厥后的事情却证明,大将军是挟恨在心的,不然不会在以后十余年间,最后的几位托孤重臣皆不得善终,大要上看和大将军并无多少干系,可那些不明不白死掉的人,谁也说不清本相是甚么。
这些年,大将军四周打击政敌,最大的动静也就是阮氏一案了,却也收到奇效,先帝就此病倒薨逝。算算这些年战果,能够当作热身,他真正的敌手在后甲等着,两边心知肚明,只差光阴。
直至夜深,留一室残山剩水,来宾尽散,大将军醉态清楚,兴趣仍在,朝迟迟不起家的皇甫谧瞥了一眼,笑道:“主客尽欢,子静兄为何无动于衷?”
他是像个困兽,手里头没实权,可这斗争的两边却旗鼓相称,他不如铁了心当定这个看客……
一面想着,一面看动手底折子,英奴不由无声嘲笑。
这么看,倒还真有魄力,英奴抬首迎上太后询征的眼神,无谓笑道:“朕当是甚么要紧事,大将军自荐其文学王宁出任并州刺史。”
“子静兄!”大将军突然大声打断,“我已四十不惑,子静兄也将知天命,人生苦短,不知我另有多少日月可待?”
“朕会如他所愿。”英奴把折子往几案上一扔,内心头俄然满了兴趣:他要看看下一步乌衣巷是劈面而上呢?还是避其锋芒?
“金戈铁马引箭惊鸿,塞外雪冷关山万重,封侯觅尽那个入梦,”调子仍然清楚,只是末端这一句亘在喉间,自带不祥,而他,本不信这些的。
英奴却涓滴不料外,翻开折子的顷刻,反倒有股莫名的镇静,一扫方才的阴霾,是啊,先皇都能够忍,一忍便是这么多年,他有甚么不成以的?再说,他的皇叔这下一步如何跟乌衣巷斗,好戏才上演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