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起兵之夜(下)[第1页/共2页]
“末将在!”两名武官站了起来。这二人当中,上官云峰是第一个站出来向朱宸濠表态跟随的,而石震,则是王府的一名侍卫统领。
紧接着,朱宸濠又连续公布了几道号令。他所点的将领,满是两人一组,由一名王府的亲卫军官和一名南昌城驻军的武将构成。
朱宸濠公布的最后一道号令,便是派兵庇护在场众来宾的府邸。名为庇护,实际上倒是封闭节制。说白了,就是用这些官员的家眷,持续威胁这些官员,铁了心跟着他造反。
子时,南昌城中本是一片沉寂。忽如其来的,一队队军兵在一条条大街上飞奔。马蹄声乍响,脚步声如雷,南昌城一下像是开了锅的沸水。
不怕死的那两位官员已然慷慨赴义了,剩下的,就都是怕死的了。因而,官员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他们轮番拿起笔,在檄文上签下了名字,又摁上了指模。
东城门确切被翻开过,宋清从三清山带来的那三千兵马,入夜以后就瞧瞧的靠近了东城门。
事到现在,那些来宾也别无挑选了。
有些官员已经在暗中筹算,平分开了宁王府,就立即逃离南昌。也有的官员还心存一丝公理,想分开宁王府后,当即向朝廷奏报朱宸濠欲起兵谋反之事。
“上官将军,本王命你马上出府,带领本部兵马,前去西城,节制孙裕兴所部。石震带王府五十名亲卫帮手上官将军。”朱宸濠公布了第一道号令。
宋清分拨完任务后,便只带着二十名亲卫兵士,进了王府。
待号令公布结束,朱宸濠便朝院子里的那些来宾说道:“诸位,彻夜城中必定很乱,诸位便留在王府当中,随本王静待各路兵将的好动静吧。”
随后,朱宸濠一挥手,那名幕僚便端着托盘走到了第一桌的来宾面前。
但是,情势比人强,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官员们也没有挑选了。要么,在檄文上签上本身的名字;要么,挨上一刀,人头落地。
院子里的官员们的目光,一下会聚到了这名宁王府幕僚身上。
有猎奇的百姓,起了床披上衣服出门观瞧。却当即被颠末的官兵赶回了家中。人们纷繁在猜想城中出了甚么大事。
这道起兵的檄文一经念出,就代表着朱宸濠正式踏上了造反的路程。
任谁都看得出来,石震带的这五十名王府亲卫,是用于监督上官云峰的。
宋清的兵马入城后,立即在城平分分开,加强了各道城门和城中各个衙门的节制力。
朱宸濠当场斩杀了两个反对他起兵的官员,震慑住了院子里的一众文武。他们最后全都向朱宸濠让步了,表示情愿跟从朱宸濠起兵。
“诸位,彻夜,今时,便是本王吹响大义号角的时候。”朱宸濠面对一众官员说道。
随即,他就一声大吼:“上官云峰、石震安在?”
但令人奇特的是,这么多兵马变更,但城中却没听到打斗的声音。即便是挨着城墙和城门居住的百姓,也没有闻声有敌军攻打城池的动静。
不过,有很多官员并非至心想投奔朱宸濠,他们向朱宸濠让步,只是迫于压力之下所作出的保命之举。
朱宸濠从这位幕僚手中的托盘里拿起那卷白纸,双手展开宣读了起来:“大明藩镇江西宁王朱宸濠告天下书曰,宋末,蒙古鞑虏入我中原,致天下百姓倒悬一百余载。大明太祖天子顺天应民,起于微末,艰苦创业,终将蒙古鞑虏驱至漠北,规复中华。厥后,大明列祖列宗皆勤奋守成,方立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