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智擒造假贼(下)[第1页/共2页]
吴典史和唐伯虎立即望向秋香。
秋香道:“造假银子的人和帮忙销赃之人,都是为了赢利。他们一点点的往世面上流出假银,毕竟赢利的速率太慢了。目睹官府贴出如许的布告,他们能一下获得厚利,定然会心动的。就算他们对官府此举有所思疑,顶多就是多派人手,分批用假银子兑换铜钱。官府只需暗派人手,跟踪那些来兑换铜钱的人,还是能查到假银子的来源的。”
吴典史手捋髯毛,暗自揣摩秋香此计是否可行。
吴典史谦虚向秋香就教辩白掺假银子的体例,秋香也不藏私,便把比重的观点和用测量体积来辩白银子是否掺假的体例全数奉告了吴典史。
秋香道:“我的体例是如许的。县衙无妨贴出布告,就说要用铜钱兑换官方的银子。如此一来,或许能引出造假银子的人。”
秋香白了唐伯虎一眼,说道:“造假之人不必然在本县啊,说不定,人家是在别的处所造出假银子,然后拿到这儿花呢。”
吴典史恍然大悟:“如此一来,即便那大量持有假银子的人不是造假之人,也必是销赃之人,定然晓得真正造假之人在那边。”
秋香又解释道:“我在想,铜钱照顾不便,存贮所占处所,也比银子大很多。是以,如果官府贴出如许的布告,官方百姓,怕是不会用省便的银子兑换费事的铜钱。即便有,也必兑换的很少。顶多就是有些零钱一时不敷的商家,兑换个十两八两的。只要那些大量持有假银子的人,才会借机用假银子兑成铜钱……”
“铜钱运输不便,县衙往年都是将这些铜钱拿到钱庄,兑换成银子,然后递交应天府。”吴典史说道,“不过……本年因为假银子的事情,县衙也不敢冒然拿那些铜钱到钱庄兑换银子了。大不了,多费些人力车马,将铜钱一道递交。”
“那……你们收到的这些铜钱,是如何措置的?”
秋香明白了,这位吴典史就是典范的债多了不愁,都被假银子闹麻痹了。
唐伯虎一怔,忙问吴典史:“吴大人此话何意?”
唐伯虎也揣摩了一会儿,俄然说道:“万一,那大量持有假银子的人猜出了官府的企图呢?”
没等秋香把话说完,吴典史便插话道:“想来,那位叫阿基米德的学者,就是用溢水法测算了王冠和划一重量黄金的体积,以此证明王冠有没掺假的吧?”
“敢问吴大人,你们收取的秋税,是全数都是银子呢,还是也有部分铜钱?”秋香问道。
“女人有何事要问本官?”
“秋香女人想到了甚么体例?”吴典史忙问道。
吴典史点点头:“秋香女人此计,起码有五成胜利的能够。归正,官府就是出道布告的事情,总要试上一试。”
秋香微微一笑,说道:“小女子之前曾听一名到过西方外邦的贩子说过一件轶事。说是在我大明极西之地,有一个国度名叫希腊。这个国度有一个叫阿基米德的学者,在格物之道上很有建立,连希腊的国王都深知他的大名。
吴典史点点头:“正如秋香女人所言,造假之人,不必然在本县。即便是在本县,也藏得极其周到。”
吴典史苦笑道:“本县假银众多,不是一天两天了。县衙和应天府,也不止一次派人查访此案,却底子查不到假银子的来源。这不,此时正值收取本年的秋税之时,很多州里的税银,已经递交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