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型军事类书――武备志[第1页/共5页]
阵练制41卷,分阵和练两部分。阵,载西周至明朝各种阵法,配以319幅阵图,所收较《续武经总要》为多,以诸葛亮的八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阵为详。阵有说记,有辩证。“记”载“圣王贤将”所立之阵,予以广扬;“辩”言唐宋伪托附会之阵,予以廓清。对古阵图,“举而合之”又“陈异同之说”,此中“有最卑浅而无当者,然废之适足以惑世”,此亦“鲜所删铲,陈所掊击,以广学者之目”。练,详记选士练卒之法,包含选士、编伍、悬令奖惩、教旗、教艺五方面内容,选自唐、宋、明有关兵法中的律令,尤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重。如编伍,推戚氏编步、编骑、编车、编水之法;悬令奖惩,采自《行军需知》、《练兵实纪》中的作战、练习条约。以为“士不选,则不成练”,“士不练,则不成以阵,不成以攻,不成以守,不成以营,不成以战”,以是“练为最要”。
《计谋考》三十三卷,以时候为序,从计谋的高度节录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两晋一向到元朝有参考代价的战役实例。茅元仪以为:“良工不能离端方,哲士不能离往法。古今之事,异形而怜悯,情同则法可通;古今之人,异情而同事,事同则意可祖。”(《计谋考・序》)也就是说,固然期间分歧占事有异,但是,其根基事理是相通的。是以,这些畴昔产生的战役是能够作为鉴戒的。在这一部分里,他一共录了六百余个战例,这些战例多数是以奇谋伟略取胜的,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之战等。
地亦有定而天常移,是以火之效居多,故次之火。明乎六者而思过半矣,然民以食为天,故次之饷。士以马为命,故次之马。于兹八者,核其详,辨其制,是为军资乘。”这里,茅元仪谈了《军资乘》在子目挨次上的安排,固然在营战、攻、守、水、火、饷、马这八者的干系题目上的熟谙一定安妥,但是,他毕竟奉告了我们,《军资乘》绝对不是随便安排子目标,而是有其内涵的逻辑挨次。由此及彼,由《军资乘》能够看到,整部《武备志》是一个周到的团体,有着不能随便安排的构架。
军资乘55卷,分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类,下设65项细目,内容非常遍及,触及到行军设营、作战布阵、旗号号令、审时料敌、攻守城池、配制火药、造用火器、河海运输、战船军马、屯田开矿、粮饷供应、人马医护等事项,非常详备。如收录的攻守器具、战车舰、船、各种兵器就达600种。此中火器180多种,有陆战用、有水战用,有飞翔器式,也有地雷式,种类之多,利用之广,前所未见。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兵法,《武备志》体系弘大,层次清楚,体例同一。它将二千余种各朝的军事着作分门别类,每类之前有序言,考镜源流,概括内容,申明编辑的指导思惟和质料根据。每一大类之下又分为多少小类,小类之下按照需求设置细目,如《军资乘》下又分为八类六十四个细目。文中有夹注,解释难懂的典故,并且用各种分歧的标记笔墨眉批表示茅元仪对各个题目的观点。《武备志》由兵诀评、计谋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大部分构成。《兵诀评》十八卷,节录《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全文及《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停止评点。茅元仪对《孙子》最为推许,以为“自古谈兵者必首推孙武子”。并说:“先秦之言兵家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