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清和 >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第2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高炽兄弟三人到达都城翌日,皇宫中的建文帝派人前来慰劳。

朱高炽很快为两人解惑:“不瞒两位,孤已决定太--祖-祭日前后,修身茹素,每日诵经,另抄经籍奉于-太--祖-灵前,尽子孙之孝。”

“换药。”

朱高炽同沈瑄说话时,孟清和一向保持沉默。

“可。”不等朱高煦点头,徐增寿先一口承诺下来。

黄子澄更是无语。

如果信赖这话,建文帝就真是个傻子。

“娘舅,我兄弟进京是为拜祭太--祖-天子,临行前父王曾叮咛,到京后统统服从娘舅安排。魏国公遣保护回王府,必有其考虑,孤照做便是。”

朱高炽一咬牙,站起家,“走!”

洪武帝如果泉下有知,不知会打动于子孙们的孝行,还是因其目标不纯从地下蹦起来?

比起徐辉祖的慎重,徐增寿的脾气有些暴躁,建文帝信赖徐辉祖,却对徐增寿抱有思疑,曾劈面问他朱棣会不会造反。

“世子,对峙,对峙就是胜利!”

莫非是谍报事情出了题目?

房门外,一名端着茶水的宫人从回廊处走来,间隔房门另有几米,被保护拦了下来。

保护不让进,服侍的寺人也拦在门外?未免太不近情面。说句不好听的,是筹算将朱高煦朱高燧同世子隔断,囚禁不成?

徐辉祖命令,外甥进府能够,保护免谈。

宫人作势辩论了两句,到底没能靠近配房。

“我去同大哥说!”

高智商,高情商,为人谦恭,乐于礼贤下士,不管大事小事毫不胡涂,除了外在前提差了些,几近无可抉剔。

“世子大孝!”

杨士奇没有直接上疏,而是在文史馆的测验中,于文章中规戒弊端,获得吏部尚书的赏识,以为只让杨士奇编经太屈才,点其为第一名以后,立即奏请天子给杨士奇升了官。可不管张尚书还是建文帝,赏识的都是杨士奇的文笔,对文章内容却不是那么正视。

这就是大明宦海,特别现下环境特别,还是客气点好。

朝廷正嚷嚷着规复周礼,敢对此等大孝之人脱手,就算是天子,还是被喷一脸唾沫星子。

周百户晃晃脑袋,想不明白。

饶是李景隆,此时也不知该说些甚么才好。

干脆一甩袖子,不管了,随他去吧!

“魏国公此举孤能够谅解,娘舅不必气恼。”一个魏国公,一个娘舅,嘴上说能够谅解,话中却透露了朱高煦真正的表情。

燕王世子不是好读书吗?没传闻他爱好修道啊?

“孟百户固然道来。”

身为天子,建文帝不能不表态,干脆一咬牙,打包行李搬进右顺门外的武英殿,斋戒!

只要天晓得。

目送朱高煦兄弟随徐增寿进府,孟清和抬头看向魏国公府门楣上悬着的“大功坊”匾额,面庞安静。

说着,朱高煦回身,召来孟清和,叮咛他带人回都城燕王府,“回禀世子,孤与三弟在娘舅这里统统安妥,请世子不必担忧。”

“奴婢服从。”

来人的身份有些特别,一个是翰林学士黄子澄,另一个是曹国公李景隆。

勋贵多是以武起家,建文帝重用文臣,打压武臣不是奥妙,一旦不谨慎震惊了某根敏感神经,结果会相称不妙。

每天高粱饼子小米粥,鱼肉没有,光吃青菜,还要诵经誊写,传出去,怕是京中的读书人都要大加赞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