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离去[第2页/共3页]
至于赵晏殊的来源,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蒙前人,切当地说是元朝的皇族先人。他的祖父是个很有远见的人,起码现在另有子孙后代存活就应当算是有远见了吧,丽姐儿暗想。他是独一一个在当时天下还没有大乱的时候投向朱元璋的人。遵循事理,朱元璋那么恨蒙前人,他应当不会有甚么好了局,可恰好他不但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还获得了享用不尽的繁华繁华。明朝建立以后他就被封为安国公,世袭罔替。这个光荣不得不说是一份安身立命的包管,也是后代子孙永享繁华的包管。不过,朱元璋也一样戏剧性的赐安国公姓赵,这算不算是对南宋灭亡的一种“抚恤”,总之此中的耐人寻味令人只可领悟,不成言传。
丽姐儿得知赵晏殊要走了以后,表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总感觉此人还是挺不幸的。
当然老安国公也并没有真正的虔诚于大明,他到底是站在了徐辉祖的一旁,并且为儿子求娶了和兴公主为妻。此人可真是不普通,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他老是耸峙不倒,直到他白叟家归天。
赵晏殊早就想明白了,先不说身上这二百万两银子的银票;只说那荣和王世子定是晓得本身出了事的,但是他底子不管本身的性命,只是一味的对付。说不得他早就晓得有人会半路伏击他,乃至是操纵本身的死来摸索各方权势,亦或者是想看看娘舅到底会出多少价码来拉拢他。这是个小人,他决不会做出雪中送炭的事情来,他会做的就只是落井下石。既然如此,娘舅就不需求再做无谓的尽力了,更何况现在本身有了不测的收成,大量的银钱就是拯救符。兵戈,兵戈,打得不是人,打得是赋税,现在有了徐家的帮助,娘舅很快就会摆脱窘境,安定天下。
这两天丽姐儿是赵晏殊的来源,目标和身份都体味个大抵。新帝的外甥,和兴公主的独子,年仅十三岁的国公爷,听起来显赫,实在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该受的欺负,该吃的苦,一样都没少,说句不好听的,他还不如那陋屋小户、贫贱伉俪宠溺的孩子。十三岁的少年,单独从战乱的西北到蜀州,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真是奇特,那新帝不是很疼惜这个外甥吗?怎的将他处于如此伤害的地步?这个丽姐儿倒是没想明白。
可惜老安国公的儿子并没有担当老安国公的这类油滑油滑,摆布逢源,谁都不获咎;相反他本人或许是被庇护的太好,反而有些不通情面油滑,获咎了很多人。幸亏他是个驸马,另有个非常得圣宠的公主老婆,要不然早就被人啃得骨头残余都不剩了。
再说那徐辉祖,他杀了明惠帝以后就称帝了,杀了一批不平的人,可谓是赤色弹压了。接着就是改朝换代,现在丽姐儿所处的朝代就是徐辉祖建立的大魏朝。这徐辉祖好似很不喜金陵,就把都城改在了北京,也就是现在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