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历险记 第5章(宫中受审三)[第1页/共3页]
天国历险记(长篇小说)张宝同
饭后,国王就把我叫进他的书房里。这内里是国王看书和办公的处所。处所不大,有两个装满册本的大柜和一张大形的几案。几案上放着一些笔墨和纸张。纸张看起来很粗,并且发黄。我们像老朋友似地盘腿坐在铺着草席和毡子的几案旁。这时国王奉告我说他也是汉人,先祖曾为都城洛阳的皇亲。东汉末年曾随使臣西行,与安眠通使。
不想东汉王朝已在中国灭亡了一千七百多年时,却另有个东汉的小王国仍在这个与世隔断的深山冷静地保存着。难怪国王会对汉朝的汗青和结局如此地体味和存眷。国王待我看完书中的第一部分,就把书籍收起包好,重放在了书厨中,然后对我说,“虽是与大汉隔断千百余年,天民亦难断其骨肉之情,不想大汉王朝竟是国破家亡。”说着,便是悲声甚切。我用安慰的口气说道,“国王不必悲怨,虽大汉王朝已亡灭千余七百多年,但中国亦为大汉的子孙。”如许说来,国王的脸上才有了悦色。
顺着石子铺成的小径进到一个玉轮门,便见树木青竹的讳饰之处,一座座巨石假山显山露水地立在此中,四周的空位中长满着绿草鲜花,在初照的晨光中,清澈的露水晶莹欲滴,五色采蝶闲闲悠悠地飞越其间。过了草地,有一曲桥从溪水上一弯三折地通向一片荫绿深浓的古林。此时,一支溪水般的古曲萧音仿佛梦幻般地从感受认识的深处清丽地反响,如明丽欣喜的阳光拂面而来,带着那种久违的亲热与婉转,勾起着我对远方亲人的缠绵相思与热切神驰。
我穿越曲桥小径,寻名誉去,却见国王正劈面走来。我们就在桥边的草地上边散着步边说着话。我问国王一些关于历代国王传记的篇幅是如何肯定的,因为我昨晚看书时发明有些国王的传记篇幅只要三四页,的确少得不幸。国王答道,“先王们的传记都是丞相和大学士在他们仙世后合写的,篇幅普通是按照国王事迹的多少由全部议事肯定的,先祖是建国君王,篇幅天然最长。”
我一听,甚为惊奇,便问,“当年的丝绸之路远在数千里以外的XJ境内,而当时的XC还不甚为人所知,你先祖何故能从XJ本地深切到冈底斯山与喜玛拉雅山之间这片冰峰雪山层层环抱的天国之地?”为体味答我的疑问,国王从一书厨中找出一本很厚且很旧的书籍放在了我的面前。我翻开表层的布包,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天史――先王传记》。书是用发黄的薄纸装订,用极其工致的小楷誊写的,以是,书很轻易糟烂陈旧,必须非常地谨慎珍惜。
请存眷张宝同的签约作品《诗意的感情》纪实著,精短散文、糊口漫笔和中短篇小说,正在上传《天国悲歌》44.世外桃园)
书的第一部分是“先祖开篇”,因为年时已久,笔迹恍惚和繁字太多,我就感觉看起来很吃力很难懂。但书中的大请安思我还是能懂个大抵。故事是说东汉106年,先祖随使臣西行与安眠通使,次年间返回西域至于田,突患腹疾昏睡数日不醒,被遗留城中达旬日之久,后经医治病愈,便徒步兼程追逐使团。行至楼兰古城,却不料因风沙之害,河道变道,城边河道已干枯数月。故城内一片荒凉,甚为苦楚。诸多城民沿河道挖坑打水,而水中泥沙甚稠,不成饮用。先祖遂四周探听使团行迹,却说早已拜别一月不足,不知去处。先祖欲寻路返京,却传闻陕甘境内正值羌人暴动,汉军退居长安,使回返之路尽被羌人所截,且羌人残暴,是汉人必斩。先祖无计,欲北去鄯善。一日至西门,见数百游民沿途回返,说途中已有官兵扼守,不准强过。先祖一时激愤,便调集游民数百余人,说我乃汉朝使者,自安眠而归,知西南之处有一于田之地,人稀地广,水源丰茂,世人可随我前去。遂有浩繁城民应之,浩浩大荡一起朝西南迁陡。步行一月不足,终至于田。此地原为一僻小村落,并无官府。移民遂沿克里雅河西岸聚分解村,开垦播种,疗摄生息,甚为安宁。先祖本想在此地临时安生,待西域平和,羌人拜别,大道开通以后,再返程回京。却不想,迁至于田以后,连续数年,西域终不能安宁,就连克里雅河边的这片偏隐之地也经常有匈奴兵马巡游骚扰,搜取粮物,强抢民女。先祖甚忧,成心西迁疏勒。然一日,一年长道人登门卜卦,测算极准。先祖遂求其卜算西迁一事。道人说:不成,疏勒人稠地广,已为外族占有久矣。先祖便问:现有匈奴经常巡扰,又不成移民西迁,如之何如?道人答曰:西南群山雪峰当中有一瑶池,草木富强,气候极佳,为齐天入云之雪峰所环抱,与世隔断,可为生息疗养万年之地。只是征程万里,门路悠远,极其艰险,不知意为如何?先祖比年已为战乱忧烦甚多,闻之甚喜,曰:如有此地,敢有不迁之理?只是举家迁行数千百姓,实为不易。道人曰:彼处虽佳,却无粮棉村舍,可遣壮男秀女各百十人前去开垦耕作,待来年丰衣足食之季,且可将其父老亲子迁至此中。先祖从之,遂选得青壮男人与灵秀之女各百人,多带衣食与精美牛马,随道人于暮春之际上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猎取鸟兽,采摘野食,日夜兼程达四蒲月不足,终行进至道人修身隐居之地。此地果然草木富强,气候极佳,河水环抱,与世绝迹。此时,道人说于先祖:可令其壮男秀女自行婚配,择地而居,开垦播种,自食其力。先祖从之。翌年之夏,粮棉歉收,迁民思亲甚浓。先祖便问道人:可令人迎迁其村人。道人说:不成,此去于田数千里,崇山峻岭,河川纵横,路途奇险,恐此去而不得回返。且山中地区不敷百里周遭,若将数千村民迁至山中,人多势繁,必会内遭隐患,外遭祸乱,使我世人难有安宁之日。遂使先祖率人将入山之溪水改道山外,将溪水之洞用巨石封堵,使山中壮男秀女与外界今后隔断。数年后,道人病患升天,先祖遂将此地以天国名之,将道人以天父名之,并将天父之遗训为天国之法规。天国十三年间,先祖驾崩,是年五十一岁。十岁之子戚琪继位,名号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