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汉欲得衡山诸城[第1页/共2页]
这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吧,最起码世人皆在,衡山失城亡将罢了。
现在的刘邦气上心头,在殿内看着先捉来的吴氏族人,非常愤激地说道:“本王何时虐待汝等,开门造府,种田犒赏,主子不断,未曾想吴苪这竖子竟如此行事,带领五千人马,直接投奔秦国,的确可爱至极!”
侍从正筹办将吴家宗子拉出去,这时萧何也从内里赶了出去,见殿内哄作一团,抽泣声不断于耳,且有几人拽着吴子,使得萧何略显镇静。
当即上前躬身施礼道:“启禀大王,此事如何,吴苪身在火线,欺灭其族人,所行之事,分歧仁义是也。”
刘邦听得眉头微皱,倒也没有辩驳,只是看向张良道:“子房觉得如何?”
这个时候刘邦倒也没有辩白,略微点头道:“大抵如此,吾未及时听张良之言,乃至于如此,真乃本王之过也。”
吴族宗子膜拜一旁,神采尴尬地说道:“启禀大王,此事与吾等何干,吾父一心为楚,无法生不逢时,才有此番孽想,万望大王谅解啊!”
“吴族在皋城有些光阴,行事谨慎,未有大过,大王本日将其等全数擒杀,无异于再次迷惑,今吴苪在秦,想来官爵不低,今将其妻小族人全数殛毙,徒增仇恨,若其掌兵衡山,吾等便无西进之路,还需三思而行,何必杀有害之人,而引有才之将,古来智者所不为也,将其族人贬为布衣便可,无需灭口,方为良策也。”萧何缓缓地说道。
张良之以是将话语权交给萧何,只因萧何眉头微皱,仿佛有战略,但不好实施罢了,故而想听听其观点。
其言曰:“汉将军曹参拜上,吾有一言,还请大王考虑,今汉两次出兵,吾与卢绾带领五千,吴苪各自带领五千,厥后得知,神情恍忽,次日却精力抖擞,吾观其言语,觉得其痛彻前非,故而这般。”
刘邦在旁,略微点头,“相国所言极是,且留他们一命罢了。”
“启禀大王,仁义实施于仁义,攻占实施于攻占,妇人之仁不成常有,匹夫之勇不成不存,大王行事便可,试问天下岂能有不对城池动心之贵爵,霸王纵有百里之地,尚且不能忍耐于义帝之下,吾等占有城池有何不成。”
萧何看罢,有些感喟,随即问向刘邦道:“大王,派吴苪前去衡山,是汝之重视乎?”
萧何现在心中确切有些观点,略微酝酿道:“启禀大王,现在衡山大将司马寅身亡未知,共尉年幼不懂世事,曹参设防,卢绾为副将,不知留共尉有何用处?”
恰在此时,张良也从殿外走了出去,看到陆连续续出去得吴氏族人,神采和缓了很多,幸亏汉王的杀心不重,不然真的是要和吴苪结下不世之仇了。
“今北城藏荼守之,郴县臣等据之,可惜司马父子为国为民,却被小人所害,悲哉惜哉。”
听罢刘邦所言,萧何面色飘忽不定,沉吟很久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早些听子房定见,将吴苪囚禁,派曹参前去,何有本日之事耶。”
刘邦见张良前来,仓猝备茶设席,与其同榻而坐,“本王愧不听子房之言,乃至于衡山半数地盘尽归于秦人手中,忸捏忸捏啊!”
张良握着茶杯,非常舒畅地说道:“大王不消臣之战略,导致得他国丧失三分有二之地盘,以验吴苪不良之心,诚可谓成事不敷罢,现在守好郴县便可,那边乃是义帝宅兆,大王既是楚国人,且觉得楚帝报仇发兵,此策当从一而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