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符氏[第2页/共3页]
二房秦伯复不在家,去衙门上差了。小薛氏得了动静,赶到门口的时候,只能看到三房世人的背影。
秦含真同时也想起,二房的庶宗子秦逊本年好象也有六岁了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来岁就该搬出来住了。二房先前闹着要把清风馆给他,难不成是因为折桂台与燕返来两个院子的正屋都有了仆人,而二房又不乐意叫他屈居堂兄弟之下吗?实在秦逊年纪比秦端大那么多,他抢先占了燕返来的正屋又如何?二房本是庶支,非要闹着讨属于三房的清风馆,又是何必呢?
秦柏的姐姐只要一个,就是已故的秦皇后秦樨。
从大厨房旁的过道重新折回南边,便是盛情居的另一边。这里与盛情居夹着过道而望的是两处院子,一为“折桂台”,一为“燕返来”。恰与西边的明月坞与桃花轩相对,这里是承恩侯府里少爷们的寓所。
折桂台与燕返来南面,也有两个院子,一大一小。大的院子叫纨心斋,小的那处是东小院,连个名字都没有。纨心斋现在是二房薛氏的住处。她年青守寡,院中连朵花儿都没有,丫头们穿戴都是灰扑扑的,本人又脾气古怪,脾气不佳。不管是姚氏还是三房世人,都偶然跟她打交道,是以只从她院门前颠末就算了。
小薛氏点头:“一家人闹成如许,又是何必?”她也未几说,拿起先前看了一半的书,重新翻阅起来。(未完待续。)
秦柏向她行了一礼,便带着家人告别了。
秦含真没有去过桃花轩,但方才从明月坞过来,对院中的景色还是挺对劲的。明月坞景如其名,院中有一个水池子,种了几朵莲花,中间有小亭子,小石桥,能够设想获得,在明月当空的夜晚,水池中倒映着月影、月影伴着莲花的景象。如许的院子已经非常精美了,晚香阁竟然比明月坞还要更胜十倍吗?秦含真有些难以设想。
小薛氏不由得叹了口气,内心感觉可惜,渐渐回到了屋中。
秦简与秦顺都在上学,他们上课并不是在花圃里,而是在府外附馆。仆人不在,三房世人除了看看屋子,看看花,也没甚么好逛的,便就此退了出来。
大丫头彩绫不解地问她:“奶奶这是如何了?三房的人没出去,不是功德么?三老爷三太太倒也知机,未曾出去,不然奶奶还不晓得该接待他们,还是直接把人请出去呢。如果直接把人请出去,显得过分无礼,又叫长房得了把柄。但若接待他们出去喝茶,转头太太与大爷晓得了,又该抱怨奶奶了。”
现在晚香阁外过道上的装潢,以及明月坞、桃花轩里的小桥流水,乃至是前者院子中的水池亭台,实在都是仿着晚香阁建的,但其斑斓之处,还远远不及晚香阁的非常之一,不过只是学了点外相罢了。
秦简不是跟同父的庶弟同住一院,反而与三堂弟秦顺住在一起。秦简的庶弟(至今没人提起他的名字)住在隔壁院子里,正房空着他都不敢搬出来。而秦顺也未搬进嫡出的弟弟将来会住的院子,即便一样是住在配房中,也要跟秦端分住两处。这两对兄弟之间的干系还真耐人寻味。
符老姨娘非常和蔼。她是现在承恩侯府中,除了秦松伉俪以及薛氏以外,对秦柏最熟谙的人了。比拟其别人,她的心态也许还更平和些。听闻三房来了,她便带着张姨娘及几个丫头婆子迎出门来,浅笑着请秦柏一家出来喝杯茶。她还用记念的目光看着秦柏,又慈爱地摸摸秦含真与梓哥儿的小脸,感慨道:“三少爷现在也老了,也是儿孙合座的年纪。三十多年一眨眼就畴昔了。三少爷如何不早些返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