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起航(感谢小小农家yy与毕玉麟的打赏)[第2页/共2页]
看到吃货大师的规复,张海顿时大喜过望:“吃货大师,我这里有新奇的春笋、野生蕨菜,另有地木耳你们收吗?”
闻到油焖笋的香味,大黄就赶了过来,可惜张海不让他跑到厨房里来,不幸的大黄只能在厨房门前眼巴巴的看着,看它那探头探脑的模样,张海忍不住笑着摇点头,心想真是一只吃货狗。
看到三爷取出来的地木耳,村民们惊奇不已,这东西大师太熟谙了,这不就是雨后地下常常长的那种绿呼呼的东西吗?
幸亏张海和对方加了老友。
大师回到村里,趁着气候好,从速将地木耳晾晒在院子里,因而乎上河村仿佛成了地木耳加工厂,全部村庄都满盈着地木耳的气味,也满盈着村民们的幸运的笑容。
做好菜,张海先给大黄拌了一大碗米饭,看到它吃的津津有味的,张海也胃口大开,吃了三大碗米饭。
看到大师都盯着本身,张海有些难堪的摸了摸鼻子,清了清嗓子然后向大师解释:“这东西叫地木耳,干货的收卖价和木耳一样,都是每斤一百块,大师如果有兴趣的都能够进山找找,晒干后都能够卖给我。”
他们歉收的动静已经传遍了上河村,不消说必定是瘸子那大嘴巴的佳构,
洗完澡,张海就开端做饭,午餐很简朴,一盘油焖笋,一个凉拌蕨菜。
村民们已经在山里忙活开了,大师几近百口长幼齐上阵,山里每一个潮湿的处所都被大师帮衬扫荡,幸亏地木耳真的很多,终究大师的收成都非常大,起码的一家有四五十斤。
打了个饱嗝,然后清算碗筷。
“是啊三爷,这东西能卖多少钱一斤?”
本来大师另有些不信赖,但亲眼目睹三人回村的模样后,大师都震惊不已,纷繁开口向三人扣问,问他们从哪儿找到这么多木耳。
这东西山里多了去了,只要到了下雨天,几近满地都是,只要肯进山,一天水随随便便就能找一两百斤,晒干后也有三五斤啊,能卖三五百块呢!这可比大师种地卖菜好多了。
还不错,又接到了八个票据,停业额达到了五百多快,撤除本钱利润能有一两百块。
随后大师又扣问了一些晾晒的地木耳方面的题目,晓得采摘和晾晒都非常简朴后,立马就抢先恐后,三五成群的进山了。
三爷将背篓放到自家大门口,然后笑呵呵的答复道:“山里的木耳哪有那么多,这些不是木耳,是地木耳!你们看看就是这东西。”
“真的一斤一百块??”听到张海的先容,大师都惊奇不已。
看到吃货大师的答复,张海感觉春笋、笋干、蕨菜干另有地木耳都比较有赚头,特别是新奇的春笋,这东西压秤,一根竹笋就能有好几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