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压力重重(上)[第1页/共3页]
刘存表示侍卫四下鉴戒,靠近刘馥低声叮咛:“元颖,我说的你听完就行,千万不能对外流露,更不能奉告书院那些唯恐天下稳定的先生们,行吗?”
刘馥也不负所望,将琅琊全县管理得蒸蒸日上,两年来,琅琊县税赋交纳总额高居青州第一,全县人丁增至七十万人,市容整齐,工商畅旺。民风浑厚,学风浓烈。获得各方的交口奖饰。
船埠上方,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的琅琊县令刘馥查抄完一溜排开的二十五个粥棚,顾不上擦拭满脸汗渍,大步登上左边高台,眺望火线排着长队等候施粥的五千余流民,难过得连连点头。
“十天后,水军东海舰队运送第二批流民到夷洲,此中的四艘战船和十二艘装载瓷器、民用马车、笔墨纸砚、册本布匹、盔甲刀剑的货船,直接南下经南海郡外海赶赴比南海郡更大更敷裕的交趾郡,在红河入海口租下块处所建立商贸货栈,并与士燮大人家属的商队合作,调换大量稻米和各种杂粮。”
一向对袁氏家属等高门大阀抱有好感的刘馥,现在对他们已完整绝望,乃至感到悔恨和讨厌,他终究了解主公刘存为何甘心顶着骂名,义无反顾地推行青州新政了。
身为县令,刘馥每十天能接到一份高度奥妙的内部通报,以是他非常清楚青州的粮食总产量有多少,遵循刘馥的测算,如果不敏捷把流民分流安设,恐怕一个月都支撑不住,之前另有徐州的粮食能够依仗,可现在徐州一样涌进近百万豫州和兖州哀鸿,主公刘存再如何满腹韬略,现在也无可何如了。
“其次,商队到了南海郡番禺港,即派出一队人马租艘划子持续南行,带上我和琅琊国君的私家书函及礼品赶赴交趾郡,寻求太守士燮大人的帮忙,并建立起耐久互市干系。”
刘存拍拍刘馥的背,望向火线熙熙攘攘凄凄惨切的船埠,沉默无声跳下高台,在亲卫们的保护下翻身上马快速拜别。
“商会猜测,最多能装满三艘一千石货船和五艘五百石货船,为此我以青州牧的身份,伯焘先生以颍川书院师兄的身份,给交州刺史朱符大人、南海太守刘大人写了求援信带去,带足购粮货款,争夺四十天后能够顺南风满载而回,直接运抵夷洲施助哀鸿。”
一队队冀州流民在红袍黑甲的本地巡捕和蓝袍黑甲的水军将士催促下,携家带口、泪流满面地登上船埠边沿一字摆列的四艘大海船。
刘存微微一笑。和刘馥一起登上高台,俯瞰黑压压缓缓挪动的人流,最后凝睇着船埠边沿哭声阵阵登船公众。刘存痛苦地摇点头:
“我已经给济州太守李敏大人下达密令,如果连捕鱼都顶不住了,就杀马充饥,不管如何不能饿死一小我,只要熬到蒲月尾六月初夏粮成熟,就是最大的功绩!”
刘存非常赏识刘馥的行政才气,在郑玄等人的逼迫下,又不美意义强行抽调,只好收罗刘馥本人的定见,尊敬刘馥的挑选,任命他为琅琊县令。
*********
“主公,近二十万流民送到济州和夷洲,有这么多东西吃吗?”刘馥担忧地问道。
“部属是辛苦,可主公比部属更苦。”刘馥伤感地答复。
“待三月中下旬风波变小暴风停止,立即沿着海岸杨帆归航,遵守预定航道直接前去夷洲,毕竟夷洲是目前能安设数十万流民的独一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