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外书馆[第1页/共5页]
总有一天,我但愿天下人能明白,他们看错了我,想错了我,也藐视了我。
谢柏只得打发小厮墨竹去裁缝铺子买一套现成的给谢莫如,笑道,“一会儿墨竹送来,明儿换上,我带你去个好处所。”
连提及谢贵妃与三皇子,都是“娘家再靠近,莫非还靠近得过伉俪父子?”,看来,谢家近期内是绝对没有下注哪一个皇子的意义了。她既嫁了谢家,也要顾忌谢家的态度。
谢柏见谢莫如是两本纪行一本摄生学,纪行不希奇,谢莫如夙来爱看这个,摄生之书则出乎谢柏料想以外,笑,“小小年纪,就这么重视摄生啦。”
谢柏常来外书馆的人,早想好了要寻甚么书,故此行动颇快。倒是谢莫如,谢柏想着谢莫如夙来爱书的人,又是头一次来,恐怕会担搁的久一些,不料谢莫如很快挑了三本出来,谢柏笑,“挑好了?”
略说几句话,都不是闲人,谢柏便带着谢莫如告别了。
如果是为了繁华,不但我的繁华,尚主以后,儿孙的繁华也有了。
谢柏听这话就知宜安公主有些不悦,不由一笑,“三皇子姓穆,贵妃入宫便是皇家的人了,在官方另有‘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的说法儿,贵妃皇子如何,自有其夫有其父安排,谢家何必多事呢。娘家再靠近,莫非还靠近得过伉俪父子?殿下舍本逐末端。”倘是平常女眷,与谁家亲疏,对夫家实在影响不大。但,公主这个身份太显赫光鲜,谢柏不得不给公主媳妇提个醒儿,又怕她不悦,谢柏挽住宜安公主的手道,“人生一世,父母会先我们而去,今后即便后代成群,待他们长大,也会有本身的小家本身的后代,这人间,唯佳耦,可期白头。”
谢莫如早闻外书馆之名,传闻太\祖立国以后,先建内书馆与外书馆,内书馆是皇家藏书之所,外书馆则是朝廷藏书之所,内书馆设于宫廷,为皇室公用;外书馆设于翰林,常日里能在外书馆借书的也必得官身方可。她虽早闻外书馆之名,却从未与二叔提过,如何二叔俄然就带她去外书馆呢?
谢莫如道,“是啊,你待人好,人不必然待你好。唯独本身,珍惜己身,善待己身,必得回报。”
有此人,她才明白,为何当初谢家那般汲引宁姨娘了。
“去了就晓得。”
掌院哈哈大笑,“小小年纪,很有辩才。”
二人回礼,掌院笑道,“我与宁祭酒刚从御前返来,他说要寻书,干脆就一道过来,刚听人说驸马带了子侄来。”说着望向谢莫如,尚书府三位小公子他都见过,这位倒是面儿生,且此子长眉凤目、高鼻薄唇,面貌与谢柏并不肖似,便觉得是谢氏族人。
侍卫虽迷惑如何谢家公子还扎耳朵眼儿,却并未几问,赶紧放行。
宜安公主一笑接了,叹道,“我自幼跟着太后长大,宁荣姑姑对我们一贯体贴备至,就是对文康姐姐,也非常和蔼。我晓得,宁荣姑姑毕竟不算世祖血脉,故而底气便不敷。可我总觉着,宁荣姑姑是长辈,文康姐姐多少总要给宁荣姑姑留些面子才好。”
就为了繁华吗?
此人年青时便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狠劲儿,现在回朝,经此初见,如果再当此人只是当初用苦肉计的马前卒御史探花郎,就是她的短见了。
见二叔还卖关子,谢莫如夙来沉得住气,便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