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二六三章[第2页/共3页]
苏宛脸上浮上一抹浅霞,无声行了个礼。
长街上驻守的亲军统领见圣上要拜访臣子府邸,当即号令一声,率着一干将士重新布阵。
沈奚点了一下头:“命人去迎,我们这就畴昔。”
这是宫中太傅教的礼数,见到学问远胜于己身者,都可已师礼尊之。
朱昱深看他一眼,伸手揉了揉他的发,道:“瑄儿,过来。”
他没再多说甚么,转过身,登上马车便欲回宫。
沈筠点了一下头,唤人取来一支锦盒,盒子里搁着一枚玉镯,明润生光,乃是极品中的极品。
正这时,沈筠俄然道:“四哥留步。”
又转头叮咛:“六伯,从速去正堂再清算一番,备上好的酒水与肴馔。”然后侧身让开一条道,躬身道,“陛下府里请。”
苏宛一时无措, 翟迪愣了愣, 瞬息明白了苏晋的意义, 略显清秀的眼梢微微一动, 牵住马头, 对苏宛道:“那便请蜜斯上马车。”
马车里的人仿佛沉默一瞬,而后才掀帘而出。
不到七岁的朱瑾看着沈筠,有点熟谙,又有点陌生,若非父皇的寝宫里还收着母后的一副画像,他已快不记得他生母的模样了。
沈拓打趣道:“姑苏跟应天府都临着秦淮,两地住着实在没别离,但活得是个表情,阔别庙堂,不问政,不睬事,不给你与小奚添费事,便是老夫最大的造化了。”
朱瑾有些认生,不由得退后两步,靴后跟碰到马车的车轱轳,折回身,小手扶上车辕,望着阔身宝顶,沉默停驻的马车,轻声问:“父皇,您不一并下来看看么?”
朱昱深淡淡扫了沈府世人一眼。
沈筠言辞隐晦,但苏晋还是立即明白了她话中深意,耳根子一烫,低声道:“是,多谢三姐。”
沈筠看出苏晋的踌躇,另起了一个话头:“本日去皇陵看望阿姐,听以往东宫的旧人说,阿姐过世前,曾让十三请你去东宫一同过年?”
苏晋上前拜见,迟疑着不知该行甚么礼,明面上,沈筠是大随皇后,是至高无上的君,可私底下,她早已断了与朱昱深的情根,这辈子只认朱南羡这一个天子。
统统人,除了沈筠。
朱瑄略显稚气的脸上这才绽出一枚至心实意的笑,扑倒沈筠怀里,轻声问:“母亲是几时回京的?儿臣还没入冬就日日盼望着来看望您了!”
可惜没来得及。
也从不邀旁人,若邀了,便是认定她是自家人。
沈婧自小便将朱南羡视为亲兄弟,体贴备至,当年愿请苏晋去东宫,必然是想认下这个弟妇了。
周遭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从朱昱深上马车,到朱瑾上前去握他的手,明显只是很短的一刻,却又呆滞得无穷冗长,被佳节的喜气冲散的北风卷土重来,冷意一点一滴,像要渗入进骨子里。
朱瑄会心,几步过来,牵过朱瑾的手,温声道:“瑾儿,今晚皇兄、母后,与母舅一起陪着你好不好?”
二皇子太小,出世那年,恰逢宫中最动乱的光阴,沈府罹难,沈挖苦难,沈筠不得不抛下刚出世的他赶回京师,好不轻易长到三岁,懵懵懂懂被人接到宫中做了正统皇子,沈筠又已离他远去。
苏晋与翟迪一到,守在府门外的沈六伯便迎上来:“苏大人,翟大人。”一面叮咛下人将贺礼抬入府内,一面将人往府里请,“苏大人回京后忙得连上沈府吃碗茶的闲暇都没有,本日好不轻易来一趟,听少爷说,大人竟不留下一起用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