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丹心(一)[第1页/共3页]
此时郭如克得报,清军并未急于进步与己军争夺山坡。他们仿佛晓得争山不及,随机应变,在作曈山东面三里处皲裂的壶流河沿岸清算步队。按照标兵窥伺,这支清军照顾有大量的火器,不但有着各种大小铳,更稀有十门外包盖着红布的红夷大炮。
赵当世道:“报仇雪耻的机遇,就在面前,全凭你我掌控。善后的事,亦不能草率。老侯是我赵营栋梁,他走了,我如折一臂。他走,也得我送他风风景光地走。”并道,“我拟向朝廷请命,追封老侯爵位。”
郭如克道:“老侯为国捐躯,理应如此。”
虽同为赵营一线将帅,但侯大贵真论起来,算是郭如克的老下级。两人私交虽淡,但毕竟都是当初跟着赵当世从金岭川杀出来的老兄弟,同舟共济风风雨雨几近十年,不管同僚之谊还是故旧之情,都不容郭如克无动于衷。
郭如克闻言,先是一愣,而后一拳砸在手心,当即应道:“再好不过。老侯对我有提携之恩,生前我无觉得报,能出一子供奉其灵,实乃幸运。”
“我知。”赵当世语气平平,但是双目却明灭着异乎平常的锋利之色。
赵当世判定,清军既然在宣府得胜,接下来必会顺势攻进大同府,或是逼降姜瓖、或是击溃姜瓖,总之不成能让大同府成为他们南下背后的一根钉子。故而原打算稳定,赵当世军四万余兵马赶赴大同府城将姜瓖稳住,郭如克军两万余兵马则东出广灵县、蔚州一带,威胁清军侧翼并寻机包抄厥后策应赵当世军。
郭如克不说话,只叹了口气。
飞扬大旗之下,赵当世与郭如克拱手告别,各自短短一句话,道尽衷肠。
思路飘飞,一转又到了与赵当世在振武卫分兵而行之时。
这支清军的主帅恰是大清智顺王尚可喜。
当时在场众军将无不哗然,但是赵当世沉默很久,才凛若冰霜吐出一句道:“晓得了。”
“你是福将,必定马到胜利。”
碧天万里无云,郭如克策马扬鞭,驰骋平阔的田野之上。他身遥远近数里灰尘弥散,数条由明军将士车马构成的长龙正在迤逦前行。不时有整队的竹哨及天鹅喇叭声从各个行伍传出,交杂纷繁。不知如何,每当听到这些略显刺耳锋利的响声,郭如克总会感到种难以描述的心安。
尚可喜的军队火器浩繁,在得知明军抢先占山的军情后,随即命令全军以壶流河道域为北部顶端,向南边展开阵列,上万军队次第摆设在南北数里的十余个阵地,清军的本阵则设在南部将官庄与大西庄之间的土堡群落内,这一片也集结了最多的清军军队。
赵当世因而说道:“老侯虽说风骚,可折腾大半辈子,却无一子嗣,且无半个亲眷。老郭,你有三个儿子,我想取一子过继给老侯,持续他侯家香火。你意下如何?”
旁人散去,郭如克难掩悲忿神采,对赵当世道:“主公,不能让老侯和那五千名赵营兄弟白死了。”
想到这里,正自入迷的郭如克脑海忽而廓清,环顾摆布,黄沙飞尘里,将士还是川流不断。微微昂首,视野掠过火线无数长枪手斜靠在肩头的枪林,漫冗长道上,有一骑逆驰而来。
汉军八旗成分庞大,即便在黄台吉崇德七年停止了对比满洲八旗的牛录化改编,可仍有恭敬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以及续顺公沈志祥等部虽归并于汉军旗,却未曾编组牛录,只随旗行走。以是此次这支万余清军中即使有着正蓝旗汉军固山额真巴颜、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金砺、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佟图赖等汉军初级将领,但仍得服从于资格爵位更胜一筹且部曲相对独立的尚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