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对子(四)[第2页/共4页]
李万庆点了点头,又对贺锦三人看看,几人同时插刀回鞘,面色阴霾各自稳坐凳上。未几时,跟着一阵绵长笑声,常国安靴声橐橐快步入庙,身后十余名顶盔掼甲的兵士团簇拥戴。
果不出李延朗预感,侯大贵说完不久,开初敛声不语的贺锦四人毕竟还是捺不住性子,显出了几分暴躁。
李万庆说道:“侯兄位高权重,说出来的话自是重如令媛。我看张献忠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东山复兴是必定的事。既然如此,那么贵营届时是否也要遥相照应?”话锋一转,又回到了赵营上。
贺锦干巴巴道:“那可不敢当。常兄是罗大掌盘子面前的红人,俺们可攀附不起。”他但觉本日凶多吉少,横下心后只想着就算死也要死的硬挺,话语间已然带起些火药味。
侯大贵从不输阵,回声对着常国安拱拱手道:“常掌盘,幸会。”
几人定了定神,堆起些笑,一起站起拱手道:“本来是老常来了,真是稀客,有失远迎。”
李延朗当然把细沉稳,但毕竟没经历过这类场面,事光临头只能屏气凝神,一语不发看向侯大贵。但听侯大贵轻咳一声,道:“我赵营与西营素无干系,只因与昌平陈总兵有旧,故此归附。现在正自疗摄生息,静观时势之变。倘若端的乘机而起,那也不为呼应西营,而会自辟前路。”
进一步分解,这答复包含了三层意义。
第二层意义,则是“自辟前路”四字。贺、李、蔺、刘四家,绝非平常之流,不说一流强寇,却也都很有些气力。赵营既然故意招揽他们,那么首当其冲便是
实在这个“托天王”常国安,侯大贵并不陌生,几年前
氛围瞬息间凝固,侯大贵颇具经历,发觉出了不善,轻笑两声道:“张献忠是甚么驴逑东西,诸位内心必然明白。这反几次复的一套,但是熟行法了。楚豫间情势严峻,他这么做,不过争口喘气罢了,待机会成熟,必然不甘居于人下。”
李万庆心机细致,主动将话题挑到浪尖上。侯大贵清楚,对方这一问攸关严峻,本身的答复如有一丝一毫的闪失,必定会令这些精打细算的掌盘子们心生疑虑。这些人都是如履薄冰惯了的惊鸟,顾虑甚多,一旦落空他们的信赖,那么辛辛苦苦的这承天府一行,也就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李万庆闻言不语,顾视贺锦、蔺养成、刘希尧,也均自沉默。虽一时瞧不透这四民气机,但李延朗内心清楚,侯大贵这一答,毫无疑问可谓上佳。
赵营第一次入川,与当时川中棒贼渠首“争天王”袁韬交攻,常国安当时作为袁韬麾下大将,也曾与赵营苦战。但终因败北与袁韬起了龃龉,厥后不堪猜忌独自出川了,接着流转多处,最后归于“曹操”罗汝才一派。非论赵营与常国安的旧怨,或者现在贺锦等人与罗汝才的对峙,常国安的不期而至想必来者不善。
蔺养成干笑一声道:“赵老弟的美意,我等心领。只是官贼殊途,那旧情好叙,这新谊倒如何个建法儿?”说完,给李万庆使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