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化金十两[第2页/共2页]
“唉。”崔莺莺脆生生的应了一句,就从孟顺那边,拿了些铜钱,一小我留在了铺子里。
铁匠铺里,夏季热火朝天,那些打铁的,多得是只围一条破布片的糙汉,女人瞥见了,不免脸红,便说道:“那你可别乱跑,逛完了就在桥头那间酒坊等我们。”
看来唐朝的一斤明显比后代的一斤还要重些,孟凡吐了吐舌头,把钱还给了孟顺。
孟顺瞥见他们两人,大步迎上前来,说道:“回小仆人话,小的已将十两金子化开,这里是铜钱三贯,残剩的全兑了绢帛,小人拿不得,已让刘掌柜差人送去庄上了。”
不过,好歹他也是经历过十数年当代教诲的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古诗词还是背得百来首的,到那紧急关头,少不得也要拿出来镇镇场面。
只可惜,凭着孟凡那点文才,也只能憋出“卧草真都雅”这句大口语来。
孟顺身为下人,长年行走惯了的,又年青体壮,脚力非普通人可比。
灞桥横贯东西,是一座坚毅的石桥,桥面上两道深深的车辙,磨得锃亮发光,每块石头几近都磨起了包浆,可见行人的密度有多么大了。
孟凡一接,手上一沉,少说也有二十来斤重。
金银反而不作为畅通货币,更像是一种不动产,金元宝银元宝,金币银币之类,大多都是用来打赏的。
孟凡看着本身老婆雀跃的模样,竟然和后代的那些爱逛街的少女们,没甚么两样。
见到这热烈的场景,崔莺莺立即两眼发光,笑着说道:“奴家好久没来镇上了,不晓得镇上的铺子里,可又出了甚么新花腔没。”
灞城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挨着河岸边的,一溜烟儿满是酒坊,挑着酒帘,烹着香肉,买卖昌隆!
孟凡看着他英挺的背影,心内感慨道:“令媛易得,一忠难求,这个孟顺倒是个不错的人,倘若经得起磨练,今后必然会是本身的好帮手。”
孟凡着意看了看临街那些客人们的桌面,大多摆的是面食或者卤肉之类。
他不晓得的是,那些近处的山民们如果要买卖东西,都是趁早市,半夜天不亮就解缆往城里去了,现在这些,都是长途客商。
孟凡细心察看着,官道上来往的,大多都是风尘仆仆的客商。赶着牛马驴车,推着人力车,三五成群。
他只悔怨,没能把全唐诗背一背,书到用时方恨少,那玩艺搁到唐朝,但是装逼的无上利器。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大慨就是白居易诗里所说的绿蚁酒了吧。
三贯钱竟然有这么大一包,是孟凡始料未及的,他忍不住猎奇的伸手掂了掂。
酒也是浑酒,有点泛绿,上面还漂着很多发酵后的残渣。
崔莺莺见他有些魂不守舍,那里不晓得他的心机,便说道:“大郎,那铁匠铺里丁丁铛铛吵得慌,奴家就不去了,奴家在这随便看看,你和孟顺去就是了。”
唐朝费钱太辛苦了,不晓得长安城的那些公子哥们,会不会都是赶着马车拉着通宝和绢帛消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