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女帝师一(49)[第1页/共5页]
芳馨道:“想来于大人是很欢畅的了。”
高曜道:“父皇问,胡虏部族富强,人多势众,当如何克敌制胜?”
我心中一宽:“果然么?”
我抛下书卷,淡淡道:“舍不得又如何?这一次为青阳公主选女官,说不好还要为长宁宫加选一名。”
天子道:“传。”李演躬身退出版房,我和锦素赶紧站了起来。李演悄悄道:“二位大人的时运来了,圣上很欢畅呢。请吧。”
绿萼递上芸儿的功课,我一面翻看一面道:“皇子的侍读女官用心侍读就好,旁的可一概不睬。皇后却俄然将选女巡的差事交给我。本觉得只是主持殿选,谁晓得连文章才学也要我来鉴定,姑姑可知这意味着甚么?”
锦素笑道:“姐姐此言差矣。我听琼芳姑姑说,宫中妃嫔分五等,皇后以下,贵妃居一品之位,位比亲王,妃居三品,位比公侯,嫔居五品,媛居六品,姝为七品。姐姐身为正六品,已经和当年的慎媛比肩了。如果来年新进些位分寒微的妃嫔,见了姐姐都要施礼呢。”
锦素道:“老是在一处过日子,那里能不比?倘若做到女典和女参,就只比妃位低一些。若能掌管后宫大权,就更是炙手可热了。这也不是没有先例。姐姐年纪悄悄,已是正六品,又领着皇后的差事,依我看,也只一步之遥了。”
沉默半晌,天子道:“说得好。另有呢?”
锦素道:“娘娘说,是庐州刺史之子。”说着又急道,“我连他长得甚么模样都不晓得,我为甚么要嫁给他!”说着负气似的转过身去。
那内监笑道:“皇后娘娘畏热,种了葡萄好遮阳。且宫里有一半人都爱吃,到了春季结了串子,请圣上和皇后亲身摘下咀嚼,也是一乐。”
我淡淡道:“姑姑这话留在长宁宫说便好了,何必在这里说。”
我搁笔道:“引经据典的,答得甚好。只不知陛下究竟问了殿下甚么?”
我一笑:“你们口耳相接,传得当真是快。”
我点头道:“我们是女官,何必与妃嫔比?”
我拈起一枚银针,渐渐拨下淋漓的烛泪:“不甘心又如何?不过是身如柳絮,风向哪儿吹,我便去哪儿。连一己之身都没法保全,其他的也不做多想。喜好这两个字,更是奢谈。”
我点头道:“锦素有些女儿家的心机,非常不甘心。”
本来是葡萄,不是紫藤。白鹄游弋,紫英飘飞,我坐在花架下捧着一册《新语》。那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
我在镜前卸下钗环,散下长发。烛光幽幽,一张脸半明半暗。“贵妃是至心待她,如许早便为她谋定了前程。”
我笑道:“娘娘把你当女儿看,才将你的毕生大事放在心上。”
皇后微微一笑:“是,臣妾记下了。”
锦素又有些怒不择言了。我也不恼,只是柔声道:“我并不是讽刺你,而是至心实意为你欢畅。早些出宫嫁人,实是一种福分。我不懂你为何如许活力。”
芳馨浅笑道:“这是天然。”
忽觉脑中一麻,高曜的声音愈发空冷:“儿臣不敢。赵广汉走后,韩延寿为颍川太守,发明郡中吏民相构,父子相讦,民多仇怨。因而延寿教以谦逊,更化改俗,民方敦睦敬爱。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87]。攘外用奇不消正,安内用正不消奇。安民之本在于宣化德教。若父皇给儿臣一郡管理,儿臣当学韩延寿,略取赵广汉,审时度势,缓缓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