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后就娶这个姑娘吧[第1页/共4页]
这话在宿世算不上蜜语甘言,可在当代,这类心疼媳妇的话男人普通是不会当众说出口的。站在门口的钱亦绣听了也非常打动,感觉小姑姑找对了人。
不一会儿,穿戴红袍系着大红花的万大中领着几个后生小子走进了翠竹轩,不断地向四周的妇人们拱手浅笑。笑闹声中,领着泪眼昏黄的钱满霞往外走去。
逗得世人大笑。
特别是是得娃,差一个月才满两岁的奶娃娃,隔一下下就要问,“官官咋还不来?再不来,得娃就当官官了。”
等抬嫁奁的人一走完,又开端鼓乐、爆仗齐鸣,万大中骑着威风的高头大马(马是向梁大人长随梁拾借的)走前头,花轿紧跟在后,向花溪村走去。
全福人给新娘子梳头只是做做模样,真正梳头的另有其人。把钱满霞的头梳好,先在头上戴上一朵大红色的绒花(代表繁华),再戴上珠冠,又给她穿上绣有“玉堂繁华”纹的红色绣鞋。
王爷已经有了三个闺女,还没有儿子。以是才准了王妃亲身去大慈寺求子,并在寺里念佛茹素三个月的要求。
他们发明,有些小地痞常常跑去钱家三房四周,侍机想看看或是调戏一下那家传闻貌若天仙的傻儿媳妇。刚满十四岁的万大中便请那几个地痞喝了几次酒,成了“好兄弟”。以后几人就常常一起去花溪村西头,不是学蛙叫学狗叫,就是起哄说些调戏小孀妇的话。
梁则重不肯意去外院凑热烈,在和熙园里领着白狼和大山一家玩。
花溪村、二柳村、大榕村的村民都挤在路边看热烈,看到第一抬嫁奁都快到村东头了,最后一抬嫁奁才到村西头。
他们不敢抱着孩子直接回大榕村,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在路上传闻花溪村西头钱家三房的傻儿媳妇这几天就要快生孩子了。都在说那家人残的残,傻的傻,都穷疯了,再多张嘴可如何活下去。
钱亦绣瞧着撇着嘴的宋四爷等一众男人暗嗤不已,这些当代人的逻辑真是有题目。如果正大光亮对那些名妓红牌说这些话,乃至更肉麻的话,就会被喻为风骚,风雅,可对本身老婆说这话,就成了丢人。
翠竹轩里坐着很多女客,一身大红的钱满霞正盘腿坐在床上,红衣上绣着凤穿牡丹,显得小脸更加绯红妍丽。一头长长的乌发如瀑布般垂下,全福人宋氏正在给她梳头。
不提这些人的恋慕妒忌恨,钱家三房除了去送亲的钱亦锦,剩下的人都哭了。特别是程月,在窗边看着送亲步队走过荒漠上那条巷子,消逝在村口,哭得泪眼恍惚。当初,她看着婆婆从这条路把江哥哥送走了,现在又看着儿子从这条路把小姑送走了。
小姑姑或许因为“从小做很多吃得少”,个子不算高,约摸一米五五摆布。站在高大俊朗的万大中身边,像小鸟依人普通娇小。但两人走在一起却没有任何不调和,男人如山,女人如水,仿佛是人间最相配的一对。
万大中不知他爹的意义,随口道,“骨瘦如材。不过倒是个勤奋的小女人,脾气暖和,对小殿下也很有耐烦。”
这倒是生了儿子,可孩子才七个多月就见了天,王爷在都城又出息未卜。
钱满霞一听,晓得本身下一刻就要分开这个呆了十五年的家了,便哭了起来。钱亦绣也跟着流出了眼泪,她舍不得小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