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忘川[第2页/共2页]
比如他跳入的中江山,本就是聚水之地,千百年来葬身此中的人更是数不堪数,阴气极重,但本身却来到这里找不到归路,能传出“何如桥”的人必然也来过这里。
记得书中提及,人身后会被地盘接引去城隍庙,后由鬼差押送,路过黄?33??路,望乡台,恶狗岭,金鸡山,野鬼村,迷魂亭等多处险地,然后达到鬼门关,进入鄷都城。
没有了酒水,在花香下王学的思惟仿佛又变得迅捷灵敏。
王学带着一脸别致,又敬他是父老,便学他模样盘腿端坐一旁,只是听着听着,就感受越来越不对味。
这才想起那紧箍咒,乃是观音菩萨传授,菩萨跟和尚又是一个构造的,本来都是一个路数。
思来想去,王学感觉唯有前者较为靠谱。根据官方传说,执念极深的人,或是在阴气极重处所灭亡的人轻易变成厉鬼,而这类灵魂不但成心识,并且能够来回于阴阳两界。
“王学”
之前老王一味跟从,路途乌黑不见前后,以是未及它想,现在见了“何如桥”方才觉悟,本身明显已颠末端阎罗殿,那么手中的这碗天然就是传说中的“孟婆汤”了。
“忘川!”
不管生前富甲一方,亦或是家徒四壁,都要带到阎罗殿中评点是非功过:有功无过者,凭功德升上天庭,任命大小天官;无功无过者,可饮孟婆汤,上何如桥,度过忘川河,最后观三生石以期循环转世;而无功有过者,则要看不对大小,别离坠入天国十八层。
不过想起本身已然生无可恋,循环转世,完整忘怀,仿佛是最好的成果,因而又将放下的酒碗重新端起。
一时候思路乱象缤纷,手中酒碗已然送至嘴边,酒香一起,老王万般设法又重归浑沌。
老衲人身形干枯,面含悲苦,一副比老王还要惨痛模样,微微点头以示回礼,暴露比哭还丢脸的笑容,言简意赅道:“姓名?”
要说大师就是大师,洋洋洒洒几万字,顿挫顿挫,似缓实急地念下来,竟然连稿子都没用,水都未曾喝上一口,王学大学毕业,自问做不到这一点,不由得心生佩服,一听结束,立马颤抖着腿站起来表示感激。
王学坐在地上,一边思虑官方传说的由来,一边谛视“孟婆”的碗。
“多谢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