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元江筹谋与少保劝谏[第2页/共5页]
“殿下。”叙国公马惟兴游移了一下,摸索着问道:“不知在元江,我军先期能投入多少兵力?”
“阿珠啊,你来得恰好。”朱永兴把身子向椅子里靠了靠,指了指桌上的书函,说道:“这写得是又长又文,看得是真累。你给我讲讲这前面几页的意义,然后写个答复。”
“等等,他说我是王莽?”朱永兴听着听着,眉头又皱了起来。
“暹罗援助的乃是大明,非一军可独得。”李定国悄悄摆了摆手,说道:“岷殿下公道,由他所派官员领受分拨,定然不会厚此薄彼。”
………………
李定国沉吟了半晌,苦笑道:“聊且一试吧!随军的虽有很多文官,但岷殿下仿佛并不钟意他们,汲引的多是年青士子,有的乃至没有功名。只是这个时候,再讲究这些朝廷体制,恐怕并分歧适。何况,吾等皆是武将,若插手政务,恐为岷殿下或外人所疑啊!”
并且,如果逼得缅人过火,使他们丧芥蒂狂地害了永历,有退兵敕旨的干系,救援行动在天下人看来,不就成了借刀杀人之举了?
苗族有说话没笔墨,梦珠从小便遭到大巫郑砚南的影响和教诲,古文根本是有的,只是与汉人的交换少了。自从跟了朱永兴,小丫头变得更加好学,汇集了很多书,有空儿便读,便学习。她不比朱永兴,想得事情没那么庞大,没那么深远,倒是更偶然候和精力。
“末将誓与元江共存亡……”
李定国这才和缓了神采,微微点头。磨盘山之战后,他部下仅余残破之军数千,贺九义从广南带返来的万余精兵,一下子便让气力收缩起来。赵王白文选和朱永兴部下的官兵,则有一半摆布是腾冲之战后的降兵和刚招募的新兵,时候相隔又这么短,李定国感觉本部兵马如何也不会弱于别人。
“三千。”朱永兴早就算得细心,他筹办带领起码七千兵士前去滇西助战,安南也需三千多人镇守,并且这已经把包含猛山克族在内的各族土兵计算在内。当然,这此中还能够有小小的出入,毕竟另有一个多月的时候,能招多少新兵他也不好说。
“岷殿下又胜矣!”身在腾冲的赵王白文选看过手札,轻拍桌案,笑道:“一月之间进军几百里,连破十余城,大败十万安南军队,迫使郑氏纳款乞降,真乃绝代奇功也。
郭之奇,明末抗清官员,潮州七贤之一。奉拜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兼礼、兵二部尚书。永历十三年,清军入滇,郭之奇走安南。自此转徙靡定,或藏匿山谷,或荒山结庐,雨宿风餐,几历粮食不继、风涛瘴氛与虎狼之险。本来郭之奇会在永历十五年被安南韦永福诱捕,献给清廷而被杀,但却因为朱永兴讨伐安南而逃过此难。
“另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呢!”朱永兴笑着给众将泄气儿,“元江的土兵能够练习,晋升战力;我军也会招兵买马,扩大分力;晋王、赵王那边也能援助一二,大师不必如此没有信心吧?要不如许,吾在元江批示作战,另派大将率军前去滇西。”
提及来,西营是有些出身不正,又有孙可望篡逆的前科,以是要尽能够地对朝廷恭敬,以免让各路抗清武装和天下人感觉大西军是挟天子令诸侯,又出了孙可望之流的活曹**。
但朱永兴也不敢过于托大,毕竟汗青已经窜改,吴三桂征讨元江的兵力啦,战将啦,战术战略啦,都能够会有所窜改,他还是要尽量地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