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 第38章 十都指挥使

第38章 十都指挥使[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府尹,是指王朴,字文伯,此人能够当上开封府尹,天然经历不普通。简朴地说,他是周世宗郭荣的“后院稳定器”,郭荣在位六年,南征北战,每一次都让王朴坐镇开封府,筹措粮草、构筑宫城、练习军士、完美法律等,可谓是后周“最好守门员”。

从厥后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的事情来看,第一种说法大抵率是扯淡,因为赵匡胤也有儿子,他不大能够会传位给赵匡义,并且第一种说法太决计,就是为了凸起赵匡义体恤百官、百姓,反衬出赵匡胤这报酬了权力不择手腕。

“公文是有,但称不上告急,告急的事儿有,却轮不到我去操心。”安习谄笑道,指着劈面的茶铺,说道:“时候还早,我请二哥饮茶。”

见赵匡义绝望,安习虽不明白,但出于奉迎心态,说道:“不急的事儿,倒能够跟赵二哥说说。”

幸亏,母亲杜氏(汗青上的昭宪皇后)比较宠本身,因为大儿子长年不在家,真正掌管赵府的就是赵匡义,有了安排府帑的权力,他就开端培植本身的力量。

“赵二哥,那里去?”

早在四年前,父亲赵弘殷归天的时候,赵匡义就灵敏地认识到本身力量太亏弱——大哥的官位,已经超越了父亲——换句话说,他不但在同僚当中,常常被提及有一个“好大哥”,在家庭氛围中,也是阿谁较为失利的儿子。

虽说是养兵,但赵匡义不是军事长官,如果在天子脚下,弄出个一两千人的步队,那就是作死。他只能以“府中侍卫”的名义,招揽一些职员,悄悄遣送到城外的养马庄,四年之间,竟然让他堆积了七百多精干军人。

说着,悄悄从怀中取出一份目次,上面密密麻麻,都是蝇头小楷。

汗青上,赵匡义(即赵光义)是否参与了“陈桥兵变”一事,与“烛影斧声”一样都是谜团。

“唉,你呀。”

由此可见,这个职务可不纯真地是办理京畿重地的一应事件,还必须是朝廷一品大员,同时,一旦坐上开封府尹,还兼管太学、国子监、翰林院等,相称因而全部国度人事办理的一把手,前面起家的朝廷官员,多少要给开封府尹点面子。

饶是赵匡义眼界不低,看到目次上的贡品,也瞠目结舌,仅仅浏览了一眼工艺品类,就包含珍珠、玳瑁、虎魄、玛瑙、象牙、翡翠等几十个种类!

一国向另一国进贡这类事,一向都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按端方,南唐送来的东西都应当移交给后周国库,可详细办理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是不守端方的。

“寅时二刻,王府尹就被传唤到宫中去了,传闻,另有一应大臣也要去延福宫议事。”

只可惜,这些东西赵匡义都没用,不是说没有代价,是对当前的他来讲,根基用不上。他想要的是真金白银,哪怕是铜钱也好,因为,本身要养兵!

赵匡义走在银装素裹的大街上,回味着“承平楼”上赵匡胤说的一席话,垂垂的,打动变成了愁闷,愁闷又变成了气愤。

眼下,统统动静对于赵匡义而言,都是非常首要的,把握的越多,对本身就越无益,最好是和军事相干的。

两边早点摊、茶馆、酒坊、文玩店等商家已经开门,滚滚热气融入到冰天雪地,腾起一阵阵白烟。人声鼎沸,迎来送往络绎不断,人们都存眷面前的夸姣与幸运,谁有工夫去管谁当了天子、谁做了阶下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