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一统(六)[第2页/共2页]
永历帝闻讯,抚案长叹,泣涕而言:“太祖创业维艰,披荆斩棘,方得万民推戴,拥大明万里国土,今孟氏之起,如同大河东流,不成反对,朕孤家寡人,何故御敌?哀哉,哀哉!”
林士奇见到书记,也感喟了一声,战役的法度,戛但是止,安定川蜀,云南,也参军事手腕,转为政治手腕,川滇必然,李成栋与郑森,恐怕也无需发大兵进剿。
而吴三桂归降,最早获得动静的是李定国以及永历君臣,永历帝闻讯,又喜又慌,喜的是吴三桂降周,必定不会再马上威胁到本身的安然,而慌的是,吴三桂一降,则天下九州,俱在孟浚手中,王朝鼎革,就在面前。
方光琛苦笑点头,不欲多言,挥手表示一旁的下人退去,随之附耳密谈,将京中所议,一一细述。末端,还感喟一声,“周军各大重臣,对王爷藩镇云南,皆持反对定见,且周王更是态度倔强,仿佛毫不在乎我军是否归降普通。”
天下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代以来,同一的局势闪现后,中原之地,只能有一个中原王朝,毫不成能容忍另一个盘据政权与之分庭抗礼。
参军事上来讲,周军攻打吴三桂,胜面极大,或许在实际的战事中,会有所出入,但是在终究的结局上,吴三桂想赢的概率,微乎其微。
甲申之变,揆厥所由,咎在罪臣愚妄,觉得借兵为先帝复仇,故而开关,不想竟致虏骑横行,苛虐斯民,累卵之危,莫此为甚,此皆罪臣之过也。
吴三桂在书记将开关归咎于期间,将驱逐多尔衮当作看错人了,是本身笨拙,本意是借兵,没想到却给天下百姓带来灾害。
迨乎此时,回顾旧事,忸捏无地,深感圣王之明,容覆载之恩,予再生之德,洗濯旧疾,重开新路,罪臣誓死以报,不敷惜矣,但有犯警,予以斧钺加身,亦无牢骚矣!”
方光琛闻言,有些游移,半晌后问道:“王爷可有和军中诸将商讨过吗?”
喜好南明义兵请大师保藏:南明义兵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吴三桂看到方光琛的第一眼,愣住了,只见方光琛面庞蕉萃,身形肥胖,和当初分开昆明时,那是判若两人。
吴三桂听的一脸憋屈,但又没法辩驳,只见方光琛接着说道:“现在诸将对上周军,皆无必胜之心,若王爷冒然与之争锋,一旦得胜,恐追悔莫及啊!”
说到这,方光琛停顿了一下,看着吴三桂,接着说道:“以部属之见,周王之意,或许在于摸索。”
而吴三桂亲书书记上,姿势也放的极低,一副任由孟浚措置的模样,绝口不提官爵,繁华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