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箭在弦上[第2页/共2页]
是以,郝永忠所构造的防备,与昨日一样布阵,盾手居前,小炮架设在盾手中间,弓手布阵在后,引弓待发。
而在疆场上,战役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八旗兵已经和周军短兵相接上,在这般混乱的疆场上,不管技艺如何高超,没有同袍的共同,在疆场上,也没法和军士对抗。
多尔衮望着面前的景象,眉头舒展,这座大营的防备较着要坚固很多。
直至天气渐暗,清军才临时退兵,但这一战,却让郝永忠心惊不已,这一仗,全军伤亡惨痛,如果清军持续这般强攻,明日绝对守不住。
只是在疆场上,容不得这般傲慢之人,数名周军一拥而上,长枪大刀用力号召,这名八旗兵还未对劲多久,便被一枪扎中小腿,瞬时大刀枭首,鲜血喷溅,尸身也被人一脚踹倒。
这一次,他们不再利用炮灰战术,而是将精锐投入疆场,企图以雷霆之势一举攻入大营,索伦兵的身影尤其惹人谛视,悍勇气味,更甚于八旗。
在次日,清军建议了新的一轮打击,这一次,汉军旗前线冲阵,多尔衮遣八旗兵两千,紧随厥后,而为了一举攻破周营,多尔衮一口气出动一千名索伦甲兵。
这般伤亡对清廷而言,是得不偿失,只是现在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喜好南明义兵请大师保藏:南明义兵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即便八旗兵能够一个换三个周军,但就算是这般上风极大的兑子,也不是多尔衮所能接受的,但是就算多尔衮不甘,他也要再尽最后的尽力,只要摧毁孟浚的屯粮大营,天津又守住了,再加上运河被堵塞,那么孟浚有极大的能够性会挑选撤兵,孟浚一撤,大清起码还能再缓一年。
在极其艰巨的时候,副统镇王进才所派一支救兵,如同强心针普通,让已经有些垂堕的士气回振了些许,援兵人数并未几,独一八百余人,但对士气的感化却不容忽视。
如许类似的搏命搏杀,在疆场上各个处所上演,直到索伦兵也冲了上来,掷矛如同雨下,能力远超箭矢。
“稳住!稳住!!”郝永忠一面高呼鏖战,一面不断的抽派救兵驰援各处缺口。
而在劈面的多尔衮,每当有八旗后辈倒下,都会让其有些肉痛,昔日横扫天下时没有这般感受,可在现在这个局势,八旗人丁希少的弊端已经完整的透暴露来。
疆场上能活下来,技艺,强健有效,但最有效的,还是那种上天眷顾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