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南明义军 > 第380章 治民不如治吏

第380章 治民不如治吏[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后孟浚派人令赵用平将炸开济宁城墙的过程,详细记实在案,回报金陵。

在庭中,陈杞泪洒当庭,言道:“虏军残暴摧淮安,百姓到处不聊生,草根木叶皆充腹,幼儿稚女相向哭,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活人一命,恩无边啊!”

而对赵用平奏疏中治民不如治吏之言,孟浚深觉得然,正所谓现官不如现管,小吏固然不入品级,但倒是一个帝国管理天下最底端的触手。

在陈杞的尽力下,筹集粮米两千余担,这大大的减缓了官府的压力。

这位知县墨客气实足,受历代先贤的影响,发愤要做一个清官,好官,是以对小吏们非常刻薄,成果,小吏们开端结合推委,办理各种公事都不上心,赋税征收非常倒霉,整的这位知县持续三年的考核成绩都是下下,最后,被吏部升级利用。

山西大同。

杨恩闻言,眉头舒展,深思很久,才缓缓开口道:“大王,如此一来,食国度俸禄者,人数激增,在国度初立时,或许尚可保持,可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后,恐怕冗官之疴,远甚于前宋!”

孟浚对杨恩说道:“慕德,用平上书,言治民不如治吏,小吏虽不入朝廷品级,但是若想关键民,倒是轻而易举,吾欲在县丞,巡检之下,将各地吏员归入朝廷体系中,同一归朝廷办理。”

多尔衮已经将大同团团围住,在赵用平北伐后,多尔衮也有些按捺不住,摸索的向大同城建议了打击,只是这等坚城,比之济宁有过之而无不及,多尔衮损兵折将,无功而退。

………………

同时,陈杞不但发放粮食,还将一些耕具,种子等物一同派发给哀鸿,并鼓励他们返回故里,重修故里,固然散去了一部分哀鸿,但堆积在淮安城外哀鸿仍稀有万人。

大炮猛轰三日,大同城,耸峙不倒,而步兵强攻只攻了一日,多尔衮就受不了,北地绿营兵伤亡两千余,而八旗也折了六百多人,至于大同姜镶,他守城守的游刃不足,毫无压力。

孟浚摇点头道:“吏员之俸禄,可由处所承担,何况即便之前吏员俸禄不由朝廷出,处所也一向承担小吏的赋税,本王所窜改,只是对吏员不成再世袭,或可如流官普通,异地而治,并加以巡查,办理。”

………………

淮安知府陈杞忧心不已,军粮他不敢私行调用,只能开官仓之粮以施助哀鸿,而官仓内的粮食只能保持半月,固然这只能减缓一时之需,却足以稳定民气,制止更大的动乱。

孟浚也感觉杨恩说的有事理,他深思半晌后,还是果断的说道:“吏员异地或许不可,但处所小吏,毫不成再行世袭制,幕府要停止详细的商讨,对小吏,能够升任为官,对升迁的要求及吏员的改换,要拿出一个轨制出来,也可在治下择一县,为试点,若可行,再扩大推行范围。”

因为小吏的岗亭能够世袭,一个家庭具有小吏这个岗亭,能够传给儿子、孙子,即便没有直系子孙,另有侄子,外甥等等。除非全部家属绝户,不然小吏的岗亭一向在这个家属。以是说,不管是乡绅还是商户,都不肯意等闲获咎小吏,更不消说布衣。

对淮安知府要求先行调用军粮一事,孟浚一面命幕府告急筹措粮食用以供应火线,一面派督察司官吏急至淮安,巡查哀鸿,以及发放军粮以赈哀鸿之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