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大同(下)[第1页/共2页]
孟必安有些沉默,过了会,还是劝道:“总兵,便是能拖,便再拖些光阴,如果无援兵互助,仅以大同一地,恐难以抵挡清军之力。”
姜镶笑道:“孟公子名号,但是在天下中早已赫赫驰名,虽说画像有些差别,但细细检察,还是有三分类似,何况我让周王遣使而来,来者必是周王亲信,而你的春秋,模样,周王麾下中,仿佛只要青鸾卫批示使孟必安合适,当然,这只是吾猜想罢了,不过,孟公子公然好胆色,远赴千里,亲临大同。”
姜镶身材魁伟,肩宽腰阔,面庞刚正,髯毛及胸,一眼望去,非常威武。
次日,孟必安仅带两名技艺高超的保护,以乡绅名义,求见姜镶,而拜帖中,独一一字“南”
孟必安坐于隐影处,王敬贤恭敬的站立于下侧,对着孟必安汇报大同的环境。
孟必安决定明日亲身去见姜镶,王敬贤对此担忧孟必安的安危,而孟必安摇点头说道:“到了大同,若我不敢去见姜镶,岂不是让其小觑于我青鸾卫!”
孟必安闻言,淡淡的笑道:“我非公子,我只是我家公子手中的一条猎犬罢了。”
王敬贤点了点头,说道:“干系不睦,两年前,姜镶前去北京,被多尔衮怒斥而回,后又频频抽调大同民夫,兵丁,姜镶与阿济格多有争论,乃至在客岁年底时,阿济格强抢姜镶亲信部下的新妇,姜镶率兵围堵阿济格府邸,逼迫阿济格放人,因事闹的有些大,多尔衮先是斥责姜镶调兵之举,后又将阿济风格回北京,部属感觉,姜镶应是心有不安,多次暗里调兵回返大同。”
“既然来了,我便将存亡置之度外,为了我家公子之大业,我戋戋奴婢出身,何惧存亡,如果我在大同有甚么不测,想必将来,万千将士自会为我复仇。”
听到这,姜镶笑了笑,对孟必安说道:“孟公子藐视于我,我姜家世代为将,其人脉,岂是戋戋大同一地,吾对周王出兵一事,若其情愿出兵襄助,天然是极好,可如果没法出兵,那也无妨,现在多铎败亡,豪格,拜音图皆率兵驻于长江北岸,北京兵力并不充沛,以我姜家之力,足以应对!”
蒲月末。
姜镶急命亲信将孟必安悄悄迎了出去,在书房内,孟必安和姜镶相互打量着。
这几年青鸾卫一向在北方奥妙布局,小都会有些固然还未顾及到,但是统统大城根基都有青鸾卫的暗探,大同镇作为明朝时的九边重镇,天然青鸾卫有在此处的探子,并且人数还很多,足有十人,这些人皆归青鸾卫驻大同掌使王敬贤带领。
“哈哈,孟公子放心,在别处不敢说,在这大同城内,你可高枕无忧。”
姜镶既然已经决定反清,天然不成能再把儿子扔到北京去,在接到诏令时,姜镶以子姜跃染疾为由,拖了下去,但这只是缓兵之计。
姜镶沉声道:“多尔衮对我深有疑虑,特别是我派兵围了阿济格的府邸,先是派吴惟华监督于我,又命我遣子入京,我拖不了一年,时候越久,多尔衮必定更加防备,此时起兵,当是最好机会!”
听到这,姜镶还是摇着头,拖能够拖着光阴,但绝拖不了那么久,特别是宗子病逝北京,清廷又令姜镶遣次子姜跃前去北京,其言量才而用,为国选才,但其核情意义,便是为质子。
“……大同乃是前明时九边重镇之一,既有拱卫京师的感化,又是抵抗西北方向威胁最首要的重镇,故姜镶这个大同总兵毫不是普通的总兵可比,长兄姜让是陕榆林总兵,弟姜瑄为山西阳和总兵,姜家在山西之地,权势庞大,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