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备战(二)[第1页/共2页]
沈廷杨闻言,游移好久,方才点点头,沉声道:“大王,请给末将些许光阴,吾必破耿仲明!”
在政治上对其严加防备,在军事上,也只是操纵他,逼其率兵击李自成,直到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孟浚方才反清之时,在李自成主力根基被毁灭以后,多尔衮将其畴火线调回,并出镇锦州。
王遵坦在广元,昭化总计驻兵五千人,和保宁成清军成掎角之势,保宁为清廷在四川的临时省会,也是四川巡抚李国英,成都总兵惠应诏等人的驻地,此中李国英可战之绿营两千余人,惠应诏有一千六百余人,在川北的清军主力人数不敷万人。
四川固然没有太多的清军主力,不过在汉中清军权势强大,因为多尔衮方才将吴三桂调至汉中,吴三桂与明朝其他的降将所分歧之处,便是吴三桂手中另有一支独立的军队,是以在入关之初,清廷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猜忌,并未授之以事权。
而杨展所部兵员也不充沛,杨展曾摸索打击川北,惜败而归,至永历二年,杨展所部另有兵五千之众,不过明廷在川南仍稀有员明将,如袁韬,武大定,李占春等,各自拥兵数千,在兵力上明清两边大至不异,乃至明甲士数更多一些。
孟浚闻言,点了点头,微微一笑,鼓励道:“众志成城,定能御敌,话虽如此,但仍不成粗心,高将军当慎之!”
凌晨的轻风吹过他的眉梢,固然昨晚夜不能寐,但是此时的孟浚没有涓滴困意,昨日孟必安所亲条记录冒襄的谍报,连夜就送到孟浚的面前,对于清廷使者,孟浚唆使,将其尽数摈除,并永反面议。
…………
孟浚亲身巡查长江陆防,柏永馥,高进库二人随行,孟浚纵马奔驰,在一处炮台处停下,随后翻上马匹,在世人不解的神情中,来到墙边,抽出佩刀,挥刀试砍,只见在墙上留下一道白印,孟浚暴露一丝笑意,问道:“江防如何?清军海军可曾来攻?”
随后孟浚登上炮台,看着浩渺江面,江风凛冽,又见江水东流,孟浚暗自深思,若能完整击破耿仲明部,那么清军想要等闲过江必不成能,只是不晓得如果命沈廷杨强攻瓜州,可否功成。
镇江城。
世上只要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若不能完整毁灭清军海军,后顾之忧下,不但是需求大量的兵力被管束在长江一线,孟浚想要出兵湖广,也没法放心,孟浚实在是没太大掌控,不然的话,雄师度太长江,击破江北大营,则统统都处理了。
会上孟浚问道:“沈将军,我欲攻破瓜州炮台,全歼耿仲明海军,可有胜算?”
沈廷杨深思半晌,皱着眉头回道:“大王,瓜州炮台坚毅,清军戍守周到,若在炮台下强攻,恐怕会丧失颇大。”
回到镇江城后,直到天气微暗之时,沈廷杨才行色仓促的赶了过来,孟浚与沈廷杨在城中闲谈。
随后孟浚回身下楼,跨上马匹,在保护的伴同下,奔驰镇江,他要亲身检察长江防地,并要和沈廷杨面谈,看是否能够获得长江的制江权,能不能完整毁灭耿仲明的海军。
而豪格留驻于四川的李国英,王遵坦之军在四川的兵力只能勉强保持川北,有力打击川南。
玄月九重阳日,恰是登高望远,多少墨客在这个日子里留下脍炙民气的名诗,孟浚站在王府二层的阁楼处,冷静的望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