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狼烟四起[第1页/共2页]
孟浚看完檄文,将其掷于地,连声骂道:“放屁,诽谤!贼子无耻!”
过分悠远的事马吉翔也不想去思虑,他只在乎当下,随即对二人道:“二位大人,现在该当如何,是回昆明,还是……”
听到杨恩的话,金堡大惊失容,他不成置信的问道:“惠昌二公岂会无旨而擅动兵器,这…这…这”
“六合之间,纲常为重,君臣之大义,不成废也。孟浚,窃据江南,妄自负大,僭称王号,擅权自恣,其心叵测,其行动天人共愤。彼绝无忠君之心,贪财好色,肆意殛毙百姓,江南士民恨不得生啖其肉,以泄心头之恨。
三人面面相觑,而杨恩已经偶然再和三人胶葛,便以事件繁忙为由,而王化澄三民气机各别,随后辞职拜别。
而顾炎武,得令以后,深思半晌,挥毫立就:“盖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君子之道,在于守节。今有金声恒,李成栋二者,名为讨贼,实则流贼之尤。彼等昔日降明,后又叛明投清,清势不振,又复归明,其行动几次无常,其心可诛。
“如果周王情愿退出金陵,我想朝廷必会改弦更张的,还都南京,到时聚南兵于一处,秦王攻四川,晋王复湖广,待雄师隔断大江,疗养三年,分五路雄师,北伐中原,大事可定矣!”金堡越说越冲动,最后神情奋发,仿佛就在面前普通。
“吾从不胡言,战事一触即发,你等莫非没发觉出金陵城内,百姓皆是行色仓促,军队已经开端朝着火线开赴,战役一触即发,已经不成制止了!”
此等小人,颠倒是非,混合吵嘴,金、李之徒,其罪滔天,嘉定三屠,凌逼君王,弑杀天子,其行卑鄙,实为国之大蠹,民之所恶。
“哦,吾王退出金陵?”杨恩眯着眼说道。
吾金声恒,李成栋,承天命之托,秉忠贞之节,誓师伐贼,誓诛此獠,江南父老,何其无辜,吾等必解民之倒悬,为国除奸,檄文至此,昭告天下,孟浚之罪,罄竹难书,其野心勃勃,欲篡我大统,裂我国土。吾岂能坐视不睬,任其猖獗!故举义旗,号令群忠,共伐逆贼。
凡江南士民,当知大义地点,勿为奸佞所惑,勿为暴孟所迫,宜各奋勇,反戈一击。吾等将披坚执锐,直捣黄龙,誓必擒获孟浚,还我南都,复我旧疆,以报陛下厚恩,以安万民之心。”
国势危亡之时,烽烟四起,吾孟浚,感念百姓痛苦,愤激于心,不忍见江山破裂,百姓流浪。振臂一呼,义兵而起,誓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誓要驱除鞑虏,一战而破李贼,再战博洛,光复浙江,斩鞑多罗郡王,光复南都,规复江南。
马吉翔有些不安的问道:“杨大人,此言可否失实,这可不能胡言啊!”
“杨司长,告诫周王之旨意,不过是一场曲解罢了,现在大明可贵无帝位之争,如果周王深明大义,以国为重,退出金陵,待陛下还都南京时,千秋史笔,必会对周王浓墨重彩!”王化澄对着杨恩深施一礼,缓缓说道。
在金陵街上,看着行色仓促的路人,金堡感喟道:“国事狼籍,这等军将,无一人怀忠义之心,私心自重,局势稍有和缓,内哄又起,唉!”
…………
杨恩摸了摸下巴,缓缓说道:“昆明朝廷置于秦王之手,是否移都,恐怕你等已经说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