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第二更,求推荐票!)[第1页/共2页]
张煌言也是来了兴趣,朗声道:“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在他看来,郑胜利抵当清军并非是为了大明好,只是为了家属的好处。
“既然如此,本官便不强求了。此次何总兵多带一些铳炮归去,也好抵抗东虏。”
他们宁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何守义不晓得。
弟兄们为了跟着他抗击东虏,抛家弃子进了深山当中。
何守义闻言大喜,抱拳告谢道。
“来人呐,接着吹打,接着舞!”
张煌言说罢方认识到这件事仿佛他一小我说了不算,又转向郑胜利。
何守义亦举起酒杯冲郑胜利礼道。
谁料何守义却摇了点头道:“张本兵的美意末将心领了。只是一来弟兄们在四明山已经近十载,早已有了豪情,恐怕有些人放不下。二来,末将也但愿替张本兵守好这片明土!”
“何总兵,我敬你一杯!”
这人间恐怕没有比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高谈阔论,指导江山更痛快的事情了。
张煌言思忖半晌还是沉声说道。
他们有袍泽,他们有战友!
此次来双屿郑胜利便带来了几十名女眷,听闻何守义来了便唤她们来起舞扫兴。
张煌言捋须笑道:“本官颠末江南一处小村落时,一些乡亲们赶来送给我们一些吃食、蔬果。此中有一人送给本官一只黄花。本官见那菊花固然饱经风霜但根茎仍然坚硬,当时便写下此诗警告本身要像菊花一样铮铮铁骨,不畏艰险。”
蚍蜉撼树又如何,飞蛾扑火又如何?
人生有几个十年?
现在明军在东南实际节制地区只剩下四明山区,其他处所也就是舟山。
他们再不是孤军奋战,再不是双拳敌四手,再不是孤身一人面对敌军如怒海狂潮般的一波又一波守势。
现在何守义紧绷着的那根弦终究能够稍稍放松一下了。因为,郑胜利、张煌言的雄师来舟山了,来双屿了!
“谢延平郡王!”
何守义对张煌言一向是非常恭敬的。或者说浙江的百姓提起张煌言没有一个不恭敬的。
二人仰脖一饮而尽,相视一笑。
他就是要让东虏看看汉家儿郎也是有血性的!
何守义的意义张煌言听明白了。
总的来讲四明山区还是要比岛上伤害的,何守义甘心把本身放在伤害的地步也要去保护这口气,张煌言直是打动不已!
这块飞地如果落空了,明军少的不但仅是一个据点支点,更是一口气。
何守义保护四明山,就是在保护这口气。
只要能够在汗青上留下一抹陈迹,他便不枉此生。
何守义闻言恍然大悟,本来张本兵这是在借咏物抒发志向啊!
只要包管私心不影响家国天下事,那私心便没有题目。
郑胜利听得眼角有些潮湿,举起酒杯朗声道。
毕竟他父亲郑芝龙降清以后遭到了屈辱的对待,在京师和囚禁也没甚么别离。
何守义精通文墨,能够熟谙一些常见字,但要说赏评诗词就真的有些难为他了。
现在四明山不缺粮不缺衣,缺的就是铳炮。
现现在统统心向大明的人只要一个共同的仇敌,那就是东虏!
但通过这段时候特别是酒菜之上的畅聊,何守义发明郑胜利真的是一个有抱负有担负的人。
这么多年来,何守义感觉最对不起的除了双亲外就是跟随他出世入死的这些弟兄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