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赈济灾民[第2页/共2页]
他如许两边倒卖,所得一半赈灾,一半持续同周繁华买卖,才气弥补赋税的巨额耗损。
这时高义欢领着几名部属,站在门路旁,察看哀鸿南下的环境,他们放眼看去,只见通向鹿邑的官道上,络绎不断的哀鸿,扶老携幼,拄着拐杖,渐渐前行,满盈着绝望。
在河水略微退去以后,高义欢便带着赵柱子等人,踩着到膝盖的污泥和河水,穿越数十里的黄泛区,一起急行回到了鹿邑县。
梁以樟被朝廷下狱的动静,比来传到了鹿邑,高义欢怕两个酸秀才,因为没法招安,而开端对事件懒惰,他说完一句,又弥补道:“你们学儒家文籍,是为了济世救民,眼下这么多灾黎需求施助,你们应当尽力救民,而不该想我此时的身份,最后本末倒置。”
哀鸿们一起无声的赶路,等他们进入鹿邑地界,便开端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粥棚,哀鸿们才俄然萌发一线朝气。
高义欢本来想换兵器衣甲,不过眼下的环境,让他决定先等一等,先换更多的银两,去南面买粮。
于应龙、孙成全躬身施礼,便回身拜别,为哀鸿筹办帐篷。
一场大水之下,屋舍倾圮,田里的庄稼,家里的存粮,十足被大水淹没,百姓不但口粮全无,连睡觉的处所都没有,几近统统人都堕入了绝境。
张民表年龄已高,多日少食,又拔涉数十里,这时已经有些不可,俄然饿昏了畴昔。
同时众多的黄河也为闯军制造了一道天然的樊篱,使得刘泽清、卜从善等山东、河北的官军,没法威胁他们的后路。
哀鸿南下,首要沿着睢水和涡水两条通道,此中睢水靠近黄河,四周受灾最为严峻,哀鸿也首要走这一条道。
这时高义欢又转头问道:“兴豪,赋税现在如何样?”
在此种环境下,蒙受大难的百余万生灵,开端向四方流亡,而向南逃荒则是哀鸿流亡的首要方向。
在同一个大帝国境内,闪现出两种完整分歧的气象,能够说汗青罕见。
这时赵大宪站在蒸笼边上,一手按刀,一手插腰,大声喊道:“乡民们听好了,会打铁、能识字,身材建壮,有一计之长的人,都能够来这边吃热腾腾的馒头,喝肉汤了。”
他一起上已经瞥见无数百姓扶老携幼的往南逃,比及鹿邑时,县城外已经堆积了很多流民。
这使得兵出潼关的孙传庭,只能单独面对李自成,为大明帝国又蒙上了一层阴霾。
这些粥棚,自是高义欢让人所设,棚子内有士卒和鹿邑的百姓繁忙着,哀鸿们终究看到了一线但愿。
鹿邑作为哀鸿南下的一个首要节点,在高义欢返来时,便已经有近千灾黎堆积到了城外,而接下来短短十多天内,赶来鹿邑的百姓就已经达到四五万人。
现在大明北方残破,唯有南边还不足粮,有富庶繁华的扬州、南都城,无数百姓都向南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