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生产线[第3页/共3页]
巴巴卡想了想,说:“我们已经在UTZ-25000上投了将近3000万美圆了,我想,起码还需求2000万美圆吧。这2000万首要来制造2台样机以及后续的试运转。如果我们两家结合研制,但愿贵方能出1500万美圆摆布,毕竟,我们没有钱了。”
闻所长摇点头,回想起那段光阴,辛苦而又充满豪情,贫寒却有胸度量负,“不但图纸和技术质料前后返工很多,工厂出产也是题目多多,因为几近是从零开端啊。比如做涡轮盘上叶根榫槽的拉削,需求一种很紧密的拉刀,短时候没法供货,如何办呢?我们就借用航空发动机厂的拉刀,但是两种拉刀的尺寸、公差都不一样啊,这窜改可就大了,需求对涡轮盘和涡轮叶片作详细的强度、振动校核,还需求轮盘的温度场,而为了获得温度场又需求全部机组的热力参数,需求对整机停止几次核算,以是项目进度遭到迟延,迟误的时候挺长。”
“这个实在就是反向设想,”闻所长解释说,“是为了体味M-1的设想道理,让我们晓得如何做。”
“您估计要多少?”龙镇海想约莫晓得个数。
巴巴卡说的是80年代前苏联奥妙采办日本东芝出产的数控机床的事。这机床是九余度数控的,用来加工潜艇用的螺旋桨叶和舰用燃气轮机配套的齿轮箱齿轮非常合适。苏联人500万美圆一台买的,一共买了四台,有两台是苏联人本身安装的。
闻所长听完,点点头说:“好,我晓得了。这个原则没题目,详细金额我当然还需求海内批准。”
龙镇海问:“那几个日本人是工程师?”
巴巴卡也笑了:“看来这事你们都晓得。当年奥妙从日本弄的,直接用船运到库页岛,然后再用伊尔-76空运过来的。我们这里一台,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一台。跟机床到的,另有几个日本人。他们在这住了半年,都有保镳保护。”
“是啊,指导我们安装和调试,直到打通出产线才走的。”巴巴卡回想起那段旧事,历历在目,“他们技术程度是不错,就是太好色,克格勃每周都要给他们供应女人。我们晓得了很活力,但是也没体例。”
闻所长一听,立即问道:“出产线全开的话,你们一年能产几台UTZ-15000?”
观光完出产线,闻所长对设想局的出产才气大抵有个体味。临走时他问巴巴卡:“如果结合研制的话,大抵需求多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