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再谈[第1页/共3页]
“话说的也是,看起来还真不轻易谈呢。”秋大人眸子一转就明白了应太农为甚么要在闲谈之初拿姚启圣做引子,是以他顺水推舟着。“如此,我们就先些别的。”应太农点点头,但还没有开口,秋或人抢先问道。“应兄,传闻贵方出了大事?”
“用不了一千担这么多。”应太农伸手比了四下。“只要两百担上等春丝便足矣了。”
应太农不为所动,等己方确认过提货单上的数字和暗记后,这才寂然的答复道:“本藩此举共有三重意义,最大要的一重,自是和日本规复邦交,这第二重,乃是籍此向日本国中假贷百十万量银货,第三重吗?本藩实在想从日本借兵。”
“应兄,朝廷已然非常宽弘大量了。”秋大人板着脸辩驳道。“不削发不称臣不进贡,已经比朝鲜事例更加退了一步,几类把东宁当作了现在的日本,贵方还要逼迫朝廷渡让沿岸的岛屿以供市易,这就是贵藩的不是了。”
“秋兄,这是你本身的设法还是北京的意义,如果你本身的设法,余只好说这不成能,但如果北京的设法,余只能向东宁陈述了。”应太农眼中精光一闪,明显对秋大人的发起有些心动。“但以秋兄的手眼,应当早就晓得了本藩世孙继位之初就拜见了明监国”
秋大人眯着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应太农,内心却已经翻江倒海开了,他思考了半晌,再度扣问道:“贵方夙来跟日本方面有着来往,只是多用商贾的名义,此次如何就想起来打着大明的灯号了,贵藩想干甚么?”
“停,停,秋兄,要遵循你的说法,倭人还是徐福以后同属中原一脉,是不是更应当入主中华?”应太农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对方的话,当然他们俩这么辩论也不是必然要辨出谁对谁错或者说谁统治中国较好,只不过身边都有眼睛,以是才不得不据理力图。“实在本藩也不想开门揖盗,若不是贵方把雄师开在福建本地,本藩至于去看小矮子的眼色吗?”
“有诚意?甚么有诚意?让本藩退出到手的东西叫有诚意吗?”应太农放缓了调门,但语气仍然果断。“那好,本日就说开了,本藩实在也有诚意,只要贵方承诺将本地某岛交与本藩作为互市回易之所,和议天然胜利。”
“借兵!”秋大人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贵藩甘冒大不韪,想引倭寇出境?”
秋大人当即吸了口寒气,别说他刚才说的豪气,可毕竟是六千多两白花花的银子啊,他思前想后,非常斗争了一番,终究重重的点点头:“好,余承诺你,就两百担上等春丝。”
“应兄是不是贩子做久了,喜好斤斤计算啊。”秋大人含笑看了应太农一眼。“能够,现在应兄坐镇琉球,也算得上半个地主,所谓客随主便,天然是听应兄的。”
“秋大人此番话倒也是不错。”应太农浅笑的请对方坐下。“没想到在福州以外,两边另有机遇坐下来聊聊招安的事情,只是秋大人的下属此番可算得上是越俎代庖了,会不会让福州那位制军恼羞成怒呢?”
“秋兄说得这么刺耳干甚么。”应太农用讽刺的语气说着。“当年若不是吴三桂觉得先帝报仇的名义翻开山海关,引鞑子进关,恐怕也不会有现在的大清朝吧,珠玉在前,本藩只是效仿一二,莫非只答应贵方做月朔,就不准本藩做十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