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秀才[第1页/共3页]
而最对劲的,应当是四川成都府的蜀王,坐拥境内大部分良田,赋税多得数不清,是统统藩王中最敷裕的。其次便是浙江钱塘府的吴王、湖广武昌府的楚王和其他在繁华之地就藩的藩王。
五娘子刚好和周氏一起走出正房,听到孟云晖的话,抚掌大笑:“四郎又捣蛋了,小娘子们又比不得你,学这个做甚么?“
连曹氏和刘婆子也看得兴味盎然,在一旁群情道:“孟四郎不但才学好,还耍得好蹴鞠,人又孝敬懂事,五娘子的儿子这么出息,真是有福分呵。“
周氏笑呵呵走进院子,“这是你孟五叔和五娘子的儿子,他们家的堂叔孟举人就住在你家间壁呢。“
武昌府即后代武汉的一部分,属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辖地,藩王号楚王。
李昭节和李九冬纷繁拍掌,笑嘻嘻道:“四哥好短长!“
在明朝统统藩王中,最酸楚的大抵是云南云南府的岷王,河南南阳府的唐王,山西潞州府的沈王——偏僻地区,没有油水,爹不疼娘不爱,和其他兄弟比起来,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周氏听孟云晖把李绮节和蹴鞠伎人比较,内心本来有些不欢畅,听他接着提及藩王府的郡主,又立即转怒为喜,笑嘻嘻道:“四郎去过楚王府?那边头是甚么样的?是不是和仙宫一样?“
不过秀才又如何?固然乡间端方宽松,又是亲戚,相互串门不必顾忌,但孟云晖如何说都是个读书人,该当更明白分寸礼节,他是外男,赶在女仆人周氏之进步院子,如何说还是有点失礼。
李绮节放下李九冬,把手绢别进腰间,回了个万福,仓促打量小郎君几眼,见他穿一身粗布襕衫,想必是县学的生员之流。
“三娘不记得云晖了?小时候你们俩常常在一起玩儿的。“
孟云晖还未到弱冠之年就考中秀才,在乡间来讲是件光宗耀祖的大丧事,五娘子这么多年的辛苦没有白搭。
莫非她之前看的书都是假书,真正的秀才都是孟云晖如许不着调的?
李九冬点点头,神情很当真,依依不舍地放下彩绸皮球,从院子到正房短短几步路,她走得一步三转头。
当代社会物质丰富,教诲提高,供后代读书仍然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何况是物质匮乏、阶层森严的当代。布衣之家举百口之力,常常都不能供出一个秀才。特别是食不充饥的农家,送儿子进学,即是把全数身家投进科举这个无底洞里,然后满怀但愿地守在无底洞前,等着无底洞能够吐出丰富的回报。
五娘子絮干脆叨说个没完,孟云晖仿佛有些难堪,把皮球复又顶在脑袋上,朝李绮节咧嘴笑了笑。
本来是孟举人的堂侄孟云晖,五娘子的儿子。李乙曾让进宝把家里的百草秋梨膏送给五娘子,就是给孟云晖预备下的。
曹氏忍笑道:“我给蜜斯守着。“
李绮节内心不由有些迷惑,在这个年代,大家都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李大伯和李乙天然不能免俗,非常看重读书人,家里如果有个学问好的表哥,李大伯必定早就鼓吹得天下皆知了,可她如何从没见过面前这个小郎君?
校尉是蹴鞠艺人的品级称呼,女校尉顾名思义,就是女蹴鞠伎人,专门以演出各种蹴鞠技能为生。
来人拂开掩映在月洞门前的美人蕉叶片,信步走进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