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帐房闲聊谈出版[第2页/共2页]
“本来是林家书坊啊!”苏木精力一振,他本不想去见韶泰的。可大师每天都来胡家货栈,想不会面底子没有能够,还不如大风雅方去打声招,趁便打着韶先生的牌子去跟林家书坊的老板谈买卖。
比拟之下,文学类册本多数是陪堂的,出一本赔一本,代价不高也能够了解。
如方才这本《品花录》,说刺耳点不过是快餐读物,看过以后便能够丢在茅房擦屁股,九文一本也算普通。
苏木想到这里,当即在老李面前大声赞叹,又聊了半天风月之事,这才问:“老李,这个故事不错啊,你这本书是从那里买的,花了多少钱。我比来也无聊得很,也想去弄本来读读。”
碰到印刷精彩的好书,比如苏木后代在电脑看过的藏在台北故宫的清版《后代豪杰传》就精彩得让民气中感慨,此中还插出来了很多绣像,都是名家手笔。单就插图而言,就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
书院街就在县学中间,正对着县衙,乃是清苑县的中间。当街大市,当着读书人买这类**,实在是放肆啊!
先前说话时,苏木辩才了得,宿世在酒桌上听多了荤段子,现在一搬到当代来,立即将老李逗得乐不成支。
“九钱……银子……这么贵……”苏木有些口吃,靠,不过是一本杀时候用的读物,竟然卖到天价,这另有天理吗?
现在的保定城乃是一个副省级的都会,城中常居人丁十万,又地处南北交通关键位置,流动听口庞大,都会影响力已经完整辐射到全部河北南部地区。
“九文?”苏木心中有些绝望,他前次买的那本科举范文选,薄薄四十来页的小册子就花了三十文钱。换算成群众币也就三十块钱摆布。而教科书在后代的乃是刚需,属于最赢利,买得最好的。
不对,这年初也没有版权一说,再说,人家卖出去多少本书会跟作者说吗?
宿世苏木不过是一个教书的,即便是中文专业毕业,可写小说还是第一次。
听到这个惊人的数据,苏木抽了一口寒气。三天卖出去一千本,老天,即便是后代的脱销书,只怕也达不到这个销量。当然,当代社会的物流速率也不是明朝能够设想的,明朝的书固然卖得快,可总量却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