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黑导游的北京半日游[第3页/共4页]
王承恩赶快拦住两位:“皇孙、国公子,这是豆汁摊。豆汁是劣等人的粗粝食品,如何入得您二位高贵的口呢?”
国诚看着豆汁,摇点头,再也没有勇气下口了,拈起一个焦圈吃了起来。
国诚也不解释,说道:“我们走了,你清算一下,买6碗豆汁,6碟咸菜丝、6盘焦圈、6盘薄脆、6套煎饼果子,分6个食盒装了。”
“甚么,买这些东西不要钱,这甚么?”
“行啊,你住哪儿,今后我去找你。”
第二天凌晨,天刚蒙蒙亮,王承恩就过来拍门。国诚睁着蒙胧的睡眼起床,翻开门对他说:“嘘,皇孙还没醒,你不要喊醒他。6岁的孩子,正在长身材的时候,多睡会儿,有好处的。”
“客舍青青柳色新,好名字呀,一听你的名字就仿佛看到了春季的风景。”
大师一听,只好作罢。国诚指指桌上,王承恩会心肠清算桌上的钱,算了一下,铜板有2432枚,碎银两没称,王承恩掂了一下,约莫有个三四两。王承恩大喜,太子不受皇上待见,太子府的用度天然不敷,皇孙的零费钱就更少得不幸了。虽说皇孙、主子的汤食由宫中扶养,但打赏下人、采办册本、杂物还是得费钱。王承恩每个月都要精打细算,才气包管皇孙的用度。这笔不测之财,让王承恩大喜过望。
国诚道:“哎,太祖爷就是布衣出身,连珍珠翡翠白玉汤都吃过,如何我们就吃不得大师都爱吃的豆汁呢?”
他信步走出寮房(寺院欢迎来访客人的屋子),发明内里有好些人,一个个练习有素的模样,看模样都是皇孙的侍从和保镳。他不由想起“浮生半日闲”的典故来。传说当代有位大官去梵刹玩耍,临别时说,偷得浮生半日闲。方丈苦笑着对他说,你是半日闲,我是半日忙。为了驱逐他,寺院高低忙乎了半天。这里也是一样,因为皇孙过夜宫外,以是这些侍从也不能归去。
二人转头,见前面追来一个年约6、7岁的小女人。这小女人生得当真是好,只见她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上面盘了两个圆环形的发髻;皮肤又白又嫩,的确吹弹得破;一对弯弯如柳叶般的眉毛,非常清秀;上面是一对如黑葡萄般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小巧笔挺的鼻子上面是红红的樱唇。
“大师,语带禅机,不知找小可有何贵干。”
小女人喜道:“你是这么想的呀,我爹也是这么解释我的名字的。”
朱由检笑道:“国诚哥,你的魅力真大,连用饭都不消给钱,看来全部大明朝你能够横着走喽。”
摊主笑道:“刚才那位小公子讲的故事太好听了,小店一下子来了很多客人,吃了很多的早点。小公子帮小店招俫了这么多客人,如何还能收你们的钱呢?”
王承恩急道:“但是明天皇上召见呀。”
“公子谈笑了,这两本书实在就是一本书啦。公子可知唐僧最后求取真经时,把紫金钵盂给了阿傩和迦叶才换获得有字真经吗。以是说拜佛诚恳很首要,但香火钱也很首要。公子凌晨来寺,必然有求,如果有礼,那佛就必应了。”
转头看看老衲人,正闭着眼睛装高僧呢。国诚伸手畴昔,握着老衲人的手使尽地摇了摇:“感谢你,你可帮了我大忙啦。”
“出来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