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计高阳[第3页/共3页]
孙承宗听的很细心,李信每说出两个字便微微一点头,待六个字听罢却模糊有些绝望。前两点并无太大新意,利其器,不过是修墙,多备守城兵器。迁民则是坚壁清野,劳民伤财乃是他最大的顾虑。只要这个管束,他有点不明以是。
长衫中年人来到棚子里毕恭毕敬的对孙承宗施礼,“父亲大人唤孩儿来可有叮咛?”
说到此处,孙承宗俄然顿住了,修墙的难度太大,谈这些另有甚么意义?
“二郎,带这位李小兄去馆驿,好生安排食宿。帮手他尽快做出水泥,需钱要人固然满足。”
“阁部但是忧愁工期来不及?小子晓得一种质料叫做水泥能够代替夯土筑墙,亦不消青砖包墙。当可在一月内完陈打算的城墙。”
李信没有这期间的尊卑认识,美满是一副争辩的姿势,但雷县令却挂不住了,一个囚徒敢如此顶撞他这个七品知县,若不是看在孙承宗面上,早就着人乱棍轰将出去了。一张脸由绿转红,指导着李信气的说不出话。
孙承宗于塞北关防浸淫数年,如何能对火器陌生了,红夷大炮的能力声震六合,数次击退鞑子兵锋。此人真的是胡匪吗?连这类军国重器都了若指掌,浅显人是决然做不到的,想到此处不免对于李信的来源出身又多了分迷惑。
“红夷大炮高阳弹丸小城是调不来的,小炮有几尊,后生说的火枪但是火铳?这东西也有,火药存量也很多,不过硝、磺、柴炭罢了……”
孙承宗“唔”了一声,他几近能够百分百鉴定这李信为隐姓埋名的某家王谢以后,时人以双名为尊,试问稍有家世之人又怎会给自家孩子起单名?这类谋国的学问除非家学,毫不会别传于人的。如果浅显人家,又试问谁能教出个有如此见地的后辈?另有一点,如此一个青年又如何沦完工胡匪乃至囚徒的?这都是一个谜。
“不出一月,必来高阳!大人若不信,只需等卢部堂兵败昌平的动静。届时,多尔衮与岳托两路鞑子兵会在通州合兵,一起南侵。”
“可有字?”
“老夫看可行,但迁往那边还是个题目啊。”
雷县令和孙家二公子算是看足了希奇,返乡重臣如此礼遇一个胡匪囚徒的确是前所未有的环境。
孙承宗一指李信道:“这后生帮手为父制造一种叫水泥的东西,二郎你就尽力帮手他吧。”说完又问道:“管束一说又作何解释?”